砚雕艺术的生命(作者:李铁民)
砚雕艺术的生命
——砚的观赏性与实用功能
李铁民
中国传统的文房用具主要是笔、墨、纸、砚,被誉为“文房四宝”。砚是墨的研磨器具。宋代苏易简在《文房四谱》里写道:“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研者,墨之器也。”砚作为实用的书写工具,是历代文人学士朝夕相处的亲密伙伴,依文墨为生计,喻砚池为田地,有道是“一日相亲,终身为伴”。砚之所以为砚,而不同于石雕,是由他的使用功能决定的。砚的雕刻,首先应该研究砚的功能,所谓“百工者以致用为本”,就是把实用放在第一位。历代制砚者首先都是在砚的实用功能上下工夫。
米芾在《砚史》中写道:“器以用为功。”又写道:“石理发墨为上,色次之,形制工拙又其次,文藻缘饰虽天然失砚之用。”米芾总结宋代制砚以实用为第一,石砚中的天然色彩和雕琢装饰当列第二和第三位,这是很有见地的。苏东坡说:“砚之发墨者必费墨,不费笔者退墨,二德难兼,砚之美止于滑而发墨,其他皆余事也。”讲的是对砚石的要求主要是发墨,毫无疑问,从砚的诞生之日起他的主要功能便是能磨墨。
砚雕艺术是一种具有实用性的艺术,实用功能是其存在的前提,也是直接制约其美学价值的因素。人们所以认为是美的东西,首先就在于他们的有用。砚雕作为一门艺术,必须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砚的主要特征是有砚堂或砚池,离开了砚的功能和特征,也就无所谓砚了。就砚雕而言,在通常的情况下,砚堂、墨池的面积与整个砚面上的比例要恰当,如果砚堂设计过小,大面积被纹饰雕刻占据,以精雕细琢繁褥为能事反而给人有哗众取宠之感,偏离了砚的功能原理。如果将砚面(磨墨区域)缩得很小很小,简直恨不能省去,这就失去了砚雕的原则,与石雕何异?可见砚的实用性是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离开了能磨墨的功能,恐怕就不能称之为砚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客观上今天真正使用毛笔和砚这一传统书写工具的使用者越来越少,现今社会砚的实用功能正在退化,这是不争的事实,其欣赏与收藏功能在不断地升温,这就对当代的砚雕艺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人向钱看的市场社会引导人们同时关注两类价值观是非常困难的,但一旦人们实现一定程度的物质丰裕之后,大家就会意识到经济成功本身是不够的。现在不少人一讲到书写用砚就是学生砚和规格砚,无观赏性可言,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是人为地把砚的观赏性与实用性割裂开来。因此我们要引导市场而不是迎合市场 ,一件好的砚雕作品除了满足人们磨墨的要求外,还要在造型、内容、布局上给人以美的感觉,也就是说满足了人们实用的同时,也巧妙地安排了观赏的内容,只有在满足这一条件下,才能称之为一件好的砚雕作品。
那么,怎样才能创作一件好的砚雕作品来呢?学习绘画要从学习素描开始,经过素描训练,打下扎实的绘画功底,练习书法要从点横撇捺练起,掌握字体的结构变化,那么砚台雕刻呢?我以为要从传统的素砚或规格砚开始。今天,古人留下的砚台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遗留至今的是作为中国古代灿烂文明的见证和文物的鉴赏,当然并不是每一方砚台完全适合现代人们的审美情趣,然而其中蕴藏的砚雕原则和技巧,仍然是今天砚雕创作的重要借鉴。其价值在于传统的继承,然后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古典画论有所谓“形似”与“神似”之说,论者以“神似”为最高准则,而“神似”又是以“形似”为前提的。历代的制砚者在制砚的过程中,除了强调砚的使用功能外,都在不断地探索和追求与之相适应的外观造型和装饰纹样,以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赏情趣,以提高砚本身的价值。《砚小史》中有一段论述颇有见地:“有佳石不可无良工,有良材不可无古法,本质虽高,裁就之方未精,磨琢之工未至,终非雅品,难入艺林。”这里说的“不可无古法”就是讲不能没有一定的形制与章法。任何物品都有一定的形状,圆的、方的、长方的、腰圆的、随形的等等。随形砚又称自然形砚,是指保持了原石料的自然形状,因形顺势、雕琢成砚;或在自然形状的基础上,略作裁截、稍做整形后加工成砚的。规矩砚又称规格砚、规则砚、常规砚,是指按一定的规格、形状、尺寸对砚石进行切割、整形、雕琢等工序加工成砚。根据形状和特征,规矩砚又可分为长方砚、正方砚、圆形砚、腰圆形砚、多边形砚等,其主要特征是:外形以对称型为主。外形是长方造型的砚叫做长方砚,是规矩砚中最主要形状的砚,在众多款式的砚中,占有很大比重的是长方砚。长方砚是伴随着砚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的。砚的实用部位主要是砚堂和砚池,长方砚就是以砚堂和砚池为主来设计和制作的,最大限度地拓展了砚堂和砚池的面积,所以长方砚一直受到使用者的欢迎。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有的砚堂开阔,方便磨墨,有的砚池较深,易于存墨,有的砚池与砚堂分离,砚池亦能储存清水,有水盂水滴之功能。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考虑砚堂、砚池的形状、大小、深浅、位置等,同时有的又增加了纹饰,使砚在保证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兼有了观赏的意义了。千百年来,规格砚或长方砚历经沧桑直至今日尚能被人们所接受与喜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的实用性。从上可见,就说明了历代的制砚者在制砚的过程中,除了强调砚的使用功能外,都在不断地探索和追求与之相适应的外观造型和装饰纹样,以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观赏情趣,以提高砚本身的价值。
就砚雕的总体而言,是很难严格区分实用为主还是观赏为主的。如果制砚者创作一方以观赏为主的砚,尽管质地细腻,石色纹理都很妍丽,雕琢精细,想试一下能否发墨,尽无磨墨之地,这不能称之为好砚,甚至还不能称之为砚,只能说你是用砚石材料创作的一件石雕工艺品而已。对制砚者来说,你所创作的这方砚是以实用为主,但同时又不失观赏性;你所创作的这方砚是以观赏为目的的,但必须具备使用的功能。各种雕刻技法的运用是不拘一格的,或深雕浅刻,或阴阳并用。除了砚的实用性外,其余的都是手段和技巧,不要刻意去追求观赏砚还是实用砚。技法的运用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只有熟练地运用各种雕刻技法,才能使自己的作品达到最完美的境界,使砚的艺术观赏性得到进一步的展示。千万不要忘了砚的使用功能,没有了砚的使用功能,就不能称之为砚了。要制作一方既有实用价值又可供鉴赏的好砚来的确是很不容易的,但砚雕艺术就是要追求这样高品位的佳砚,也可以说这就是砚的生命所在。
(作者系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上海市工艺美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