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 >> 论文 >>

论刘演良端砚作品之艺术特色(作者:梁善)

论刘演良端砚作品之艺术特色

梁 善

 

刘演良先生是当今端砚创作代表人物之一,其不仅端砚著论甚丰,而且创作了一大批端砚佳作。其继承传统又突破传统,追求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受到国内外藏家和用砚人的珍爱。本文主要论述刘演良端砚作品之艺术特色。

一、因材施艺

如何将一块普通不过的砚材变成艺术品,是所有制砚者苦苦冥想、甚至呕心沥血思索的艰辛过程。而刘演良先生深懂此法,驾驭有余。刘先生善于根据端砚石材的石色、质感、砚石性能、特征和外形进行构思,设计制作,善于因材施艺。

对于一般的砚材,他努力去开启潜藏着的尚未被人发现的天然造化之美;对于具有好的石品花纹的砚材,善于突出其名贵的石品花纹,使其优者更优,推向极致;遇到石皮、石疵、虫蛀等瑕疵,通过残刻、剔、铲、磨和巧妙利用,“变有瑕为无瑕”“化腐朽为神奇”,将低档砚材变较高档的端砚,甚至变成“巧夺天工”的艺术品。有些作品看似随意,实则别具匠心。如刘先生在巧用石皮方面颇有心得,并创作一批佳作,如《星岩碑刻砚》、(如图1)《湖山晨曦砚》(千年风流端溪砚20页)。

图1.jpg图2.jpg

                           图1                                                        图2

 

二、以少胜多

雕砚本无定法,因石材不同,构思名异,因而雕刻中该“繁”即“繁”,该“简”即“简”,但通观传统砚和当今之砚,不少作品过于繁琐,布局太满,给人一种充塞感,失之空灵。而刘先生有良好的美术造型基础,对型的理解透彻,对砚的造型构图达到善于经营位置和巧妙安排。对线条、透视的理解,在刀法上能游刃有余,出神入化,妙笔生花。刘先生不少砚作都是巧思妙想,造型以小见大,内容以少胜多,简洁、大方、明快,而又气韵生动,使人眼睛一亮,令人拍案叫绝。正如毕加索说:“单纯的美,不是肤浅,不是粗糙、原始,而是最高智慧和内存丰富的单纯。”在设计中的“少就是多”一方面也在于能给人留下较多可以想象的余地,不是一下子全盘托出,毫无含蓄之感。只有处理得当,才能耐人寻味。(如图2)

三、内涵丰富

刘演良先生是个才艺学识广博的艺术家。他精书法,通国画,博鉴赏,雅收藏。诗词歌赋、金石篆刻,深有造诣。诸子百家,中外文史皆有涉猎。因此,形成其特有的端砚艺术特色,即集文学、历史、绘画、书法、雕刻、诗文、篆刻于一体,其端砚作品的文化品质是厚重的,可贵的,高品位,高价值的。其端砚作品题材广泛,内涵丰富,不少作品充满哲理和智慧,使人深思,令人启迪。如刘先生所作的《退后原来是向前》砚(如图3,感悟端砚42页),砚中老子倒骑牛背,将三千多年前老子已悟出的进与退、攻与守、胜与负乃辩证关系形象地展现在眼前,让我们体味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四、清新自然

刘先生为文人,自有文人之雅致。他的追求,所取向的理趣、情趣、意趣、意象、形象、直接影响到砚台的倾向性。为达到高品位,就要有所追求,不断创新。

再加上好的端砚材料自有“高洁细润”“如幼儿肌肤”之品质,以及作者善于利用对比、烘托等手法,使端砚石质纯者更纯,清者更清。将优秀的石质作大面积的砚堂,或像大海,或像湖面,或像大地,或像天空,作者在设计上的别具匠心,浓郁散发诗情画意,抚砚赏之,浮躁之心安矣,虚静之心或可如微波爱抚,令人心胸开阔,有超凡脱俗之感。如《山川水秀砚》(千年风流端溪砚18页)湖面宽阔,湖水清澈透明,赏之令人神爽。

图3.jpg图4.jpg

                                 图3                                                   图4

五、意境深远

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的一个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在艺术创作、欣赏和批评中通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意境”一词,源自佛经。佛家认为:心之游  攀缘者,谓之境,所又见之理也谓之境,能观之心谓之智。这里说的“智”与“境”,在文学方面就是“意”与“境”。“意境”从字面上看,“意”是立意,“境”是境界,我理解为“立意”与“背景”达成高度融洽的境界。“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情真、景真、化景物为情思,物我合一,虚实相生的艺术化境。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自然之美是意境的三大审美特色。

本人认为意境应具备以下特征:

其一,意境是突破有限进入无限,具有无穷无尽的广阔艺术空间,为观赏者的遐想提供了辽阔的驰骋空间。

其二,意境的阐释讲在情与景的交融中使审美者产生了丰富的想象之后,进入到一种崭新意象的美感境界。

本人将砚分成五品,即极品(艺术品)、精品(工艺品)、正品(实用品)、次品、废品。我认为,唯有有意境而又雕工精致的砚才能称之为“艺术品”,极品在砚界不可多得。刘演良先生不少作品具有这种品质,可称之为极品砚。如刘演良先生创作之《月下访友砚》(如图4,感悟端砚223页)。作者在砚的上部浅雕一幅山水图:月夜之下,崇山之旁,一位高士从楼阁中踱出走向湖边,迎接友人的到来;湖中,一叶轻舟正向岸边靠近,小舟上,坐着高士和一位划桨的船夫。砚并不大,只有23× 29×3cm,但因构图巧妙,将人物景象置于右上角,左下角留下“宽阔”的湖面,因使用了对比的手法, 使得迎接客人的高士显得很渺小,顿觉有孤独之感,而油然产生一种淡淡的思愁,这种思愁将会感染不同的赏砚者,从而产生不同的人生体验:是好友来访,还是久别爱人归来,是迎接,还是痛苦的别离……此时此景,将会拔动欣赏者的心弦,使欣赏者产生联想,使客观存在与主观情感在一起,产生一种超出自然之美, 进入无限遐想、任意驰骋意象空间,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这种有意境的作品,易引起观赏者共鸣,引人入胜,使人激动,令人赏心悦目上,心动神驰,爱不释手。本人将这种有深远意境,造型优美,而又技艺精湛之砚称为不可多得的“极品”砚,其美、其精、其奇、其神、其情、其趣,真是妙不可言,意味无穷。要能创作这种砚,作者必须具有丰富的艺术情感,独特的创作风格,娴熟的专业技能,广博的知识修养。
 

 

作者简介:

梁  善,现为肇庆学院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肇庆学院艺术设计研究所所长、教授,艺术设计学术带头人,艺术设计创新团队负责人,广东省美术协会会员,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理事,广东省砚文化研究基地研究员,肇庆市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肇庆市中级职称评选委员会成员,肇庆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艺术顾问,肇庆市画院画师,肇庆市美术协会理事,肇庆市端砚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