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 >> 论文 >>

砚之瑰宝——我所认识的端砚(作者:郭海棠)

砚之瑰宝——我所认识的端砚

郭海棠

 

2000年5月30日至6月1日,笔者应中共肇庆市委与肇庆市人民政府的邀请,出席了“端砚陈列馆”与“端砚网上交易”开馆开幕剪彩仪式。

端砚陈列馆的建立与开馆是发生在世纪之交中国文房四宝行业中的一件大事,它将为当代及后人了解、学习、研究端砚提供重要基地;端砚网上交易则为全国文房四宝行业。古老传统的产品,利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交易,拓宽市场树立了榜样。

端砚陈列馆展出了来自民间收藏的100余件唐、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古砚,54方出自当代18名制砚名师巧匠之手与9家端砚专业生产厂家制作的端砚精品,还有许城先生收藏的20余方百花系列端砚精品等。馆内详细介绍了1300年来端砚的历史、发展与现状。

端砚是中国文房四宝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是文房四宝中的宝中之宝,是肇庆市劳动人民聪明与智慧的结晶,是古代文房与中国书法、绘画必备的书写工具。端砚以其石质的优良、精湛的技艺,集雕刻、篆刻、文学、历史、书法、绘画、艺术为一体,形成独特的地方风格,享誉国内外,是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欣赏价值与收藏价值的艺术珍品,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传世国宝,深受历代文人墨客、收藏者推崇与喜爱。

端砚陈列馆是在中共肇庆市委、肇庆市政府大力支持与关怀之下,在陈列馆肖健玲馆长、陈羽副馆长与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克服了资金短缺、征集样品艰难等困难之后,为端砚的发展做出的一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好事。

在肇庆期间,笔者在广东省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文房四宝著名专家、学者刘演良先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肇庆市端溪名砚厂厂长黎铿先生,肇庆市大岭砚桥端砚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制砚名师梁宏健先生与中国文房四宝理论家、古端砚鉴赏家谢明先生及肇庆市政府有关领导的分别陪同之下,对端砚的四大名坑(即:老坑岩、麻子坑、坑仔岩、宋坑)、绿端岩及沙浦镇典水村梅花坑等诸坑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对其开采历史、现状、发展与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研。

 

一、端砚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端砚又称紫石砚,因产于广东古端州(现肇庆)而得名。肇庆市位于广东西南方向,距广州市约100公里之处。肇庆青山绿水,风景秀丽,人文荟萃,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产端砚而闻名于世。端砚的生产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300余年的历史。

据记载,端砚的生产始于唐,盛于宋,精于明,繁荣于清,衰于清末民国,而兴旺于今。

端砚始于唐。

唐代制砚注重实用,形制简单,一般无纹饰,多为箕形、八菱形、石渠形等。有足,多为三足砚。

端砚盛于宋、元二代。

宋、元二代制砚以实用、欣赏并重。形制也比唐代增多,有抄手砚、兰亭砚、太史砚、琴形砚、钟形砚、蟾蜍砚、龟砚等近50余种。重纹饰,盛行镌刻砚铭,并巧用石色,突出石眼等。

端砚精于明。

明代端砚制作精细,因材施艺,纹饰简洁高雅,物象生动活泼,题材丰富,镌刻砚铭成风,明代端砚已有了较高的艺术、欣赏与收藏价值,在继承唐、宋传统制砚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创出了更多的砚形如:椭圆形、神斧形、古鼎形、龙凤、山水、人物、花鸟等近80余种。

清代端砚的制作在康熙、乾隆年间更是繁荣昌盛。

清代雕刻砚台不但注意形制,而且注重砚石的选材,砚台形制多种多样,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流派风格。雕砚名家、藏砚名家、鉴赏名家人才辈出,对端砚的著述也林林总总。至清末开始衰落。

端砚自清末年间衰落并中断。

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导致内乱外患,战火连年,端砚受此影响也开始衰落。名坑大都停采荒废,艺人流离失所,改行务农,端砚的生产开始出现衰落并中断。民国时期是端砚有史以来的低谷衰落时期。

现代端砚的生产,自解放以来开始复苏、兴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端砚的生产与发展出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与政府对端砚这一优秀传统产品十分关怀与重视,端砚的生产很快得到恢复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各大名坑的端砚石矿基本恢复开采。70年代末,国家轻工业部还投巨资对著名老坑岩从技术、设备、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造,并加强了管理。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欣赏与收藏砚台的人越来越多,促进了端砚的生产与技艺的进一步发展。端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迅猛异常,从事采石、运石、雕刻、经营端砚的人越来越多。

据调查, 20世纪90年代末,端砚年产量约在50万方,比80年代初期端砚年总产量的5千余方,增长100倍;90年代末平均每年端砚的产值约为1.5亿元,比80年代初期平均每年产值250万元增长60倍;从业人数也由80年代初期的600余人增长到90年代末的1万余人。其中:采石、运石有400余人,雕刻人数有2500人左右,辅助工作如开料、打磨、刨光、制盒及从事经营的有7000余人。

在从事端砚活动的1万余人中,仅肇庆市黄岗镇所辖六村,即:白石村、宾日村、东禺村、泰宁村、河旁村、蓝塘村,平均每个村1000余人,除了10岁以下孩童,80岁以上老者以外,几乎人人都在做与端砚有关的事;肇庆高要市也有1000多人在制作、经营端砚;肇庆市斧柯山东麓沙浦镇所辖典水村、桃溪村、西岸村、苏一村、苏二村及斧柯山西部端溪水一带的砚坑村,这里的青壮年都在从事采石、运石活动;肇庆市黄岗端州路一条街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制砚和经营端砚。肇庆市已注册的端砚厂大大小小就有280余家,其中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有30余家,比80年代初仅有5家端砚厂增长近60倍。

在雕刻端砚的2500人当中,已有200~300人的技艺达到较高水平;有100余人的技艺达到很高水平,其中已有30余人获得工艺美术师中级职称,七人获得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有(刘演良、李祖彬、张庆明、梁树彬、陈洪新、刘金兰等六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工艺美术师被授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称号),黎铿被国家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新中国成立以来端砚行业人才济济,涌现出一大批制砚名师与能工巧匠。罗星培、罗均培、梁二北、罗耀、程泗等老艺人,以雕刻传统龙凤著称,其作品气势磅礴,堪称传世之作。罗星培老艺人还光荣地参加了人民大会堂的建筑雕刻工程,他们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新一代端砚艺人,为端砚的继承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先生设计监制的“中华九龙宝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人民大会堂建成40周年之际,赠送人民大会堂作永久珍藏,黎铿大师设计监制创作的端砚精品还曾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回归之际,以广东省政府名义作为珍贵礼品赠送;广东省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刘演良先生设计创作的端砚精品,雕工细腻,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刘演良先生还对端砚有深刻的研究,撰写了许多有价值的端砚专著,1984年以来曾赴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与地区出国办展20余次,进行端砚艺术交流,对端砚的宣传起了很大作用,为端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梁宏健是肇庆市端溪名砚厂科班出身的年青一代艺人,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1979年考入西江大学美术系学习,毕业后又出国留学深造,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美术学院,四年后回国,他以其深厚的书法、绘画与文化功底,集书法、绘画、诗文、雕刻、篆刻为一体,将现代人物与国画融汇于砚雕之中,他创作的《同心协办》、《井砚》、《元宵闹节月玲珑砚》等作品,构思巧妙,题材新颖,生动有趣,是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的典范;年轻艺人梁子峰大胆构思、创新,以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名画《清明上河图》为题材,创作了大型名砚,其作品气势雄伟,人物栩栩如生,作为“东方之子”曾被中央电视台采访报导;广东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书法家张庆明是年轻的一代艺人,其作品以深雕、浅雕、浮雕为主,雕工精细、技艺精湛,品位高雅,尤其是他镌刻的砚铭,字迹更是秀丽动人,他的每一件作品,件件精品,都具有很高的收藏与欣赏价值;由肇庆市七星名砚工艺厂厂长李志强先生设计创作,黎铿大师监制的大型端砚《端溪龙皇巨砚》长2.76米,宽2.17米,厚0.21米,重2吨,该砚雕有108条神态各异的水龙和云龙,获得2000年度端砚“大世界吉尼斯之最”,在肇庆市风景区鼎湖山宝鼎园长年展出。还有罗焯培、程八、赵桂炎、冯绍谋、谢肇光、罗其森、李时祥、陈日荣、李志强、梁健、冼志豪、孔繁星、陈洪新、杨卓、钟子健等艺人设计创作的端砚精品,也是各具特色、深受消费者所喜爱。谢明先生是肇庆市文联副秘书长、作家、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员、中国文房四宝杂志社驻广东代表、著名的端砚理论家与古端砚鉴赏家,他跑遍了肇庆的山山水水,考察了肇庆市端砚的全部砚坑,并拍摄了许多有价值的砚坑资料,收藏了近百方古代著名的端砚,对端砚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为端砚的宣传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新时代端砚能工巧匠、收藏名家、鉴赏名家辈出,砚形在继承古代云龙、龙凤、古代人物、山水、日月、花卉等传统造型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增加了以中国版图为内容,以古典名著、现代人物为体裁,以浅雕、深雕、线刻为主要手法,因材施艺,巧用石色、石纹与石眼,有长方形、方形、椭圆形、梯形、随形等多种形制近千种,精品不断产出,是端砚生产与发展兴旺的鼎盛时期。

 

二、端砚石矿的形成、化学组成及致色成份

古人云:四方上下皆曰宇,古往今来称为宙。就是说宇宙是空间与时间的统称。150亿年前宇宙发生大爆炸,由大爆炸产生的星云温度极高(>1015K),随着星云体积的膨胀与温度的下降,约在60亿年前形成了银河系与太阳系,星云温度继续下降,挥发物质逐渐冷凝,经过不断的演化,约在46亿年前形成了地球。地球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复杂的物理与化学变化,经历了海陆交替,几经沧桑的地质变化。在温度急剧下降过程中,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力的条件下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结晶物质。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唯一一颗能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独立星球。地球形成之后,无论是宇宙间还是地球上,都已不再具有合成新元素的极高温度与热力条件。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将地球上较轻的物质甩到了最外层,并按照由轻至重、由表及里,愈向地心则愈重的规律,使较轻的、易熔的、碱金属铝硅酸盐向表层富集。较重的、难熔的、铁镁硅酸盐及重金属等则下沉,从而产生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是由大气圈(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水圈(H2O)、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组成的。而地壳又是由土壤圈、水圈、岩石圈组成。岩石圈又是由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岩石组成。

地壳的化学组成主要是以占地球总重量的百分比计算:氧(O)占46.0%,硅(Si)占27.0%,铝(Al)占8.3%,铁(Fe)占5.8%,钙(Ca)占5.2%,纳(Na)占2.3%,钾(K)占1.7%,镁(Mg)占2.8%,钛(Ti)占0.64%,氢(H)占0.14%。

从以上百分比例可以看出,地壳中仅氧、硅、铝、铁四种元素就占了地壳总重量的87.1%,而岩石圈的质量又占地壳总质量的93%,氧气在地壳中均以化合物的状态存在。可以看出氧、硅、铝、铁在岩石中分布最广,是组成地壳与岩石的主要化学成份。

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火成岩(也叫岩浆岩)是由岩浆在地下活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后形成的岩石。岩浆在冷凝的过程中,在不同的温度与压力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物质的结晶体,例如各种宝玉石与彩石就是由火山喷发的岩浆冷却凝结时形成的结晶体。温度越高形成的宝玉石硬度就越大。

沉积岩(也叫水成岩)是由成层沉积的松散沉积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的种类很多,有30余种,但是只有河流冲击物的细粉砂状淤泥经过数亿年的沉积、压固、胶结、石化等一系列地质成岩作用,形成的具有粉砂状泥质结构的板岩才适合于做砚台使用。澄泥砚就是按照大自然形成沉积岩的原理,将河流淤泥形成的粘土,利用人工的方法,在高温高压下使粘土在较短的时间内固结、石化而烧制的陶砚。

变质岩是指已经存在的岩石(如:火成岩、沉积岩)受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侵蚀,在固态下改变其结构及其化学成份,而形成的新的岩石。例如:磁铁矿、白云石、绿泥石、绢云母、石英、叶蜡石、蛇纹石等83种矿石就是由沉积岩或火成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新岩石。其中端砚石矿也是由沉积岩中陆源碎屑细粉砂状泥质岩经熔岩轻度侵蚀变质而成的岩石。由于端砚石在变质形成时温度不太高,所以硬度适中,不软不硬,易雕易刻,约在摩氏3.5度。

端砚石矿主要是由含铁质、硅质的矿物,及铁的2价、3价硅酸盐与粘土等矿物组成。有紫端、绿端、白端之分。

端砚石矿的主要、次要化学组成及其矿物致色成份如下。

其主要矿物质有:

赤铁矿(学名:三氧化二铁,分子式:Fe2O3)红棕色(俗称:铁红,医学名称:代赭石,颜料名称:赭石)。

磁铁矿(学名:四氧化三铁,分子式:Fe3O4)黑色晶体,具有磁性。

石英(学名:二氧化硅,分子式:SiO2)乳白色,粒状,三方晶体,低温石英,温脂光泽,硬度7度,自然界分布极广。

绢云母(化学结构式为: Kal2[AlSi3O10](OH) 2学名:钾铝铝硅酸盐),绢云母是白云母呈致密状微晶结合体的亚种,常呈黄绿或灰白色,具丝绢光泽,是中低温热液蚀变的产物。

白云石(学名:钙镁碳酸盐,化学结构式:CaMg(CO3)2)集合体通常呈粒状,灰白色,有时微带浅黄、浅绿、浅褐色,硬度3.5—4度,常出现于热液矿脉中,白云石常与石英共生,这就是有蕉叶白、鱼脑冻之处发墨性能好的缘故。

菱铁矿(学名:碳酸亚铁,分子式:FeCO3)浅褐色,硬度3.5—4.5度。

其次要矿物质有:

黄铁矿(也称硫铁矿)(学名:硫化铁,分子式:FeS2)浅黄铜色,常呈结核状,硬度6—6.5度。

天青石(学名:硫酸锶,分子式:SrSO4)浅灰蓝色硬度3—3.5度,常见于白云石、石灰岩中,这也是有天青常有鱼脑冻出现的缘故。

褐铁矿(学名:氢氧化铁,分子式:Fe2O3 •2Fe(OH)3)黄褐色。

绿泥石(学名:镁铁铝的铝硅酸盐,化学结构式为:(Mg,Fe)5Al(AlSi3O10 ) (OH) 8)绿泥石常与绢云母、石英共生,呈深浅不同的绿色或深灰色,硬度2.5—3度。

黄土:是一种疏松的或半固结状的粉砂质沉积物。

粘土:指主要由直径<0.0039(重结晶后<0.01)毫米的粘土矿物所组成的土状沉积物,粘土中含有石英、长石、云母等碎屑矿物及菱铁矿、石膏等自生非粘土矿物,粘土是外生沉积作用或铝硅酸盐类岩石长期风化而成,有些是低温热液对围岩蚀变的矿物。

组成端砚石矿除以上矿物元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微量元素。

端砚石色根据所含矿物成份的不同可分为七色:红棕色、黑色、灰白色、黄色、绿色、灰褐色、灰蓝色。

紫端(产自老坑、麻子坑、坑仔岩、宋坑)为红棕与黑色或红棕与青蓝的混合色,俗称深紫色。由赤铁矿、磁铁矿、天青石、石英所呈现的颜色混合致色。

绿端为黄色与翠绿色的混合色。由褐铁矿或含有2价、3价铁离子的硅酸盐矿物绿泥石致色。

白端为含微量红棕色赤铁矿与白色碳酸盐混合呈现的轻微粉灰白色。由云母、白云石、绢云母、赤铁矿致色。

梅花坑端砚为蓝、绿、黄褐、红棕的混合色。由天青石、绿泥石、褐铁矿、菱铁矿、赤铁矿等致色。

 

三、端砚石质细腻、温润、致密、名贵

一方石品上乘的砚石必须具备四个要素,即:细、腻、润、质地均匀致密。

只有细才能不损毫;腻(也即具有一定硬度与耐磨擦性)才能易于发墨;润(即湿润)才能使贮墨不涸;石质均匀致密才能坚实耐用;若有石品花纹、石眼点缀其中,则砚石更显名贵。产自广东肇庆老坑岩、麻子坑、坑仔岩、宋坑四大名坑的端砚石基本具备以上特点。

由于端砚石主要由铁质、硅质氧化物及铁的2价、3价硅酸盐、碳酸盐的矿物组成,其石色也主要是由上述矿物在复杂的地质变化中按照不同矿物含量的多少,浓度的高低,犹如调和漆一般,熔融交汇,形成了各种深浅不同或斑痕各异的矿体颜色与各种自然形态的石品花纹与石眼。

端砚石矿是含氧化铁质泥状结构的沉积岩轻微变质体。颗粒非常细小,其直径小于0.004毫米,手感细嫩,因而具有不损毫的特点;端砚石中含有适量的石英、绢云母等硅质类的矿物,因为石英是抗风化能力很强,具有一定硬度、耐磨擦又不易分解,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矿物石英的耐磨使端砚石具备了发墨的性能;端砚石矿脉长年有西江水、端溪水浸泡,肇庆市又雨季连绵,端砚石矿体像海绵一样饱含水份,具备了温润、贮墨不涸、呵气能研墨的性能;端砚石是泥质状的结构体,质地均匀致密,使端砚石坚实耐用;又由于熔岩轻度侵蚀过端砚石矿体,在侵蚀过程中端石矿体围岩部分产生了复杂的物理与化学变化,形成了各种不同形态的自然石品花纹与石眼点缀其中,使端砚石锦上添花、名贵备增。

 

四、端砚石的分类及其坑洞分布

端砚石的分类

端砚石可根据石质粗细、湿燥的程度,石品花纹与石眼的品位等特点大致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十分名贵;二类是名贵;三类是比较名贵;三类是比较名贵。十分名贵的砚材主要产自老坑岩、麻子坑、坑仔岩三大名坑的砚石;名贵的砚材产自宋坑诸坑;比较名贵的砚材产自梅花坑(包括北岭梅花坑、典水梅花坑)及沙浦镇诸坑的砚石、沙浦绿端及产自羚羊山白线岩、有冻岩的端石等。

需要说明的是,端砚石是自然造物,不像人工造物那么规律、整齐、一致,每方砚石与砚石之间总有细微的差异之处。以上十分名贵的砚材与名贵的砚材或比较名贵砚材也只是按其所占的比例大致而不是绝对地划分。产自沙浦镇诸坑、梅花诸坑的砚石质地也有好的,出自四大名坑的砚石质地也有差的。好与差之间只是按其在总量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不同而言,评价一方砚石应该具体砚石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一方高档精品砚,须从天然因素与人工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确定。天然因素主要看其选用的砚材石质是否优良,石品花纹是否名贵;人工因素主要看其是否因材施艺,创意新颖,构思巧妙,雕工精细。不论砚台体积大小,只要具备了上述条件,这方砚台才真正具有了艺术、欣赏与收藏价值,才能称之为高档精品砚。

砚台的大小提倡以5寸至20寸大小为宜,太小、太大均容易使砚台失去使用价值,不便于消费者欣赏与收藏。

 

端砚石的坑洞分布

端砚石自唐代开采以来,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历代采石者,制砚者不断,端砚石的坑洞分布也是星罗棋布。据记载,自古至今,已发现开采过的端砚石坑洞大大小小有50余个,其中绝大多数已枯竭、停采。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自1958年起,有20余个坑洞又恢复了开采。其中分布在肇庆市北郊北岭山脉之中的砚石坑洞就有10余个。西起小湘峡,东至鼎湖山,矿区面积达百余平方公里。由于矿脉较长,蕴藏了丰富的砚石矿产,从而也使端砚石质由西向东逐渐有所变化。

北岭梅花坑所产砚石因石眼较多、石质变化较大另归一类。其余北岭山产出端石的各个砚坑统称为宋坑,有小湘诸坑、洁坑、一片红坑、竹篱坑、将军坑、蕉园坑(也称有眼宋坑)、盘古坑、陈坑、伍坑等。

分布在肇庆市南郊羚羊峡南岸斧柯山脉(也叫烂柯山)之中,端溪水一带的砚坑有8个,即:老坑岩、坑仔岩、麻子坑、古塔岩、冚罗蕉岩、朝天岩、宣德岩、绿端岩(洞口在朝天岩下方,宣德岩西边不远之处,早已枯竭)。产自端溪水一带的砚石质地上乘,均十分名贵,统称端溪砚。

分布在斧柯山东部的砚坑有沙浦镇诸坑、绿端岩、典水梅花坑等。产自沙浦坑而色泽类似端溪水麻子坑端石的沙浦石,现被人们称之为“沙浦新麻坑端石”。

西江水横穿肇庆市,由西向东注入南海。羚羊峡是西江水最狭窄之处,比喻羚羊可由北岸跳到南岸,所以称之为羚羊峡。在羚羊峡北岸有一个小岛叫羚羊山,山上有两个砚坑:白线岩、有冻岩。所产砚石为中低档砚石,产量极少,大部分做工艺品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喜欢收藏砚台的人越来越多。尤其是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等东南亚各国与地区更是对端砚情有独钟,以玩端砚为雅兴,收藏端砚为智趣,刺激了端砚的消费,促进了端砚的生产与砚石的急剧开采,至2000年末已有十几个砚坑的砚石近于枯竭,有的已停采。

目前尚有开采潜力的砚石坑洞还有10余个,即:老坑岩(2个洞),坑仔岩(2个洞),麻子坑(2个洞),宋坑(3个洞),沙浦典水梅花坑(2个洞),沙浦绿端坑、沙浦坑(2个洞)。除此之外,其余基本停采。沙浦诸坑所产砚石虽然质地较粗、较燥,但矿源丰富,砚石巨大,是今后有潜力的砚石矿开发区。

 

五、端砚石的石品花纹与石眼的分类及成因

端砚石品的花纹是由含铁、硅质的砚石矿在热岩流体侵蚀过程中所起的复杂地质化学变化,自然生成形态各异的花纹与斑痕。石纹是自然造物,贵在自然,贵在神奇,贵在难得。喜欢端砚的人们把形态各异的石品花纹,根据丰富的想象力,形象地比喻起了很多高雅而有趣的名字,主要有:火捺、青花、天青、蕉叶白、鱼脑冻、冰纹、银线、金线、玳瑁斑、鹧鸪斑、金星点、翡翠斑、石眼、黄龙纹等。总之,以形似命之。

为了使读者能够掌握一个基本的原理,从本质上认识并便于记忆与辨别各自繁多的石品花纹与石眼的名称,笔者根据其成因与化学组成大致归纳为以下四大类。

(一)蕉叶白、鱼脑冻、冰纹化学组成相同归为一类。这三种石品花纹是由少量的同一种碳酸岩的白色沉淀物如白云石与石英的共生矿等熔化凝聚在不同底色的砚石矿中所致。形成片状或团状的可形象地比喻为蕉叶白或鱼脑冻等;若填充于较浅的矿体裂隙中并沿裂隙向周围扩散者称之为冰纹。这些白色沉淀物被形象地描述为“似云雾似棉絮”。

(二)火捺、青花、天青、鹧鸪斑,玳瑁斑化学组成相同归为一类。

这五种石品花纹是由端砚石矿体所含红棕色赤铁矿受热岩流体不均匀地侵蚀变质形成。凡被侵蚀过的矿体在高温下生成了黑色磁铁矿[化学反应式为:Fe2O3(红棕色)+O2(氧气)△=(高温)Fe3O4(黑色)],没有被侵蚀的部份仍为原岩(赤铁矿)的缘故。磁铁矿分布成片状者叫火捺,如:形似金钱、马尾者分别叫做金钱火捺、马尾火捺,赤铁矿含量较多,磁铁矿含量较少呈浅红棕色者为胭脂火捺等等;磁铁矿分布成斑点状者称之为青花,根据斑点的大小、形状的不同,分别叫做:蚁脚青花、微尘青花、鹅毛绒青花、雨淋墙青花、母子青花等等;磁铁矿与天青石混合熔化在一起呈黑蓝色者为天青;若红棕色赤铁矿与黑色磁铁矿斑纹相间者,似鹧鸪者叫鹧鸪斑;似玳瑁者叫玳瑁斑,玳瑁斑是朝天岩砚石所独有的斑纹,也是区别朝天岩与其他岩砚石的主要标志,现已绝产。

(三)金星、石眼、翡翠斑成因相同归为一类。

金星与石眼均是由矿体中所含浅黄铜色的硫铁矿或含铁的2价、3价硅酸盐的绿泥石在成岩凝聚作用时形成的结核状包体。

什么叫结核?结核就是由矿物岩与周围沉积岩形成的不同质的规模不大的包体。外生成因可产生于沉积岩形成作用的各个阶段;内生成因主要产于热液矿床中,并可生成同心结构(即眼晕层)的结核体。

由硫铁矿结核形成的石眼呈乳白或浅黄铜色;由绿泥石球状体形成的石眼呈绿色。由硫铁矿结核体或绿泥石球状体形成的石眼最外层总有黑色眼晕包围,是由于内生成因产生的石眼在熔岩状态时将围岩部分所含红棕色赤铁矿体烫伤生成黑色磁铁矿的缘故。人造石眼最外层则没有这种黑色晕圈包围的现象,这也是鉴别真假石眼的主要标志。

硫铁矿在砚石矿体中呈点状者叫金星,似眼睛有层次者为石眼。石眼睛体颜色呈乳白色者为象牙眼,呈浅黄铜色大者为牛眼,小者为雄鸡眼;结核体由绿泥石包裹硫铁矿形成的石眼呈圆形黄绿色者叫鹦哥眼,呈椭圆形者为八哥眼(即鸲鹆眼)。八哥眼比鹦哥眼稍大,八哥石眼呈椭圆,鹦哥石眼呈正圆。由绿泥石结核形成的石眼一般无瞳子,似绿豆大小者叫绿豆眼。石眼中有黑色瞳孔者叫活眼,无瞳孔者叫死眼、瞎眼等。

翡翠斑与绿色石眼是由熔岩侵入端砚石矿体时,熔岩所携带的各种成份,与矿物体物质发生接触,交代变质作用生成了含有2价、3价铁的硅酸盐矿物绿泥石,绿泥石的熔岩流体溅入原岩形成眼球状的团块称之为石眼,熔岩状态的石眼似水波纹一样向外扩散时形成了眼晕;形成串珠状断续连接,并逐步形成条带状结构的称之为翡翠斑。这就是“有青脉者必有绿色石眼”的缘故。

绿色石眼与翡翠斑是由同一种物质绿泥石熔岩流体凝结而形成的各种不同形状的结晶体。

(四)金线与银线成因相同归为一类。

金线与银线是由黄色或白色填充物填充到岩石较深的裂隙中胶结而成的岩石缝合线。

由白色碳酸盐的矿物白云石等填充裂隙者为银线;由浅黄铜色硫铁矿填充裂隙者为金线。

无论是金线还是银线,都是胶结岩石的缝合线,其填充物与岩石已胶结为一体,但均是线状胶结,是岩石强度薄弱之处,怕击、怕震。

 

六、端砚石质、石品花与石眼的特点与鉴别

端砚名坑所产砚石与普通砚坑所产砚石之间如何区别,应当根据各种砚坑所产端砚石具备的不同特点,如:石质、石色、石纹、石眼、石声等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在比较过程中发现的不同之处,便是区别与鉴别不同砚坑所产不同砚石的主要标志与标准。只有多观察、多分析,有条件者还可实地去考察,全面掌握了解端砚石的各种特点,即所谓有比较也就有了鉴别。

石质:应从细、腻、润、致密坚实四方面进行分析,同时具备以上特点者为上乘石品。

石色:端砚石色丰富多彩,色泽交错,变化多端。可根据砚石所含不同矿物成份的颜色来进行判断,不同砚坑所产砚石的颜色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凡温润的砚石其色泽深,较燥的砚石其色泽苍灰,色泽贵深、不贵灰。石色的命名方法:次色+主色(即次色在前,主色在后)例如:绿端为黄绿色,即说明绿端以绿色为主、黄色为次,其他石色命名依此类推。

石纹:石纹是端砚石矿经热岩流体侵蚀变质形成的各种形态的自然纹理。有蕉叶白、鱼脑冻、冰纹、青花、火捺、天青、翡翠斑的石纹十分名贵;有玳瑁斑、鹧鸪斑、黄龙纹的石纹比较名贵。

石眼:石眼是由黄铁矿或绿泥石两种矿物分别形成的大小不等的结核状或团块状的包体。石眼有十分名贵、名贵、比较名贵之别。有鸲鹆眼(即八哥眼)、鹦哥眼的砚石十分名贵;有雄鸡眼、象牙眼、绿豆眼的砚石名贵;有牛眼的砚石比较名贵。总之不管什么石眼,只要形状是正圆或椭圆形,并有眼晕,黑色瞳子,同时具备上述特点且好看的石眼就是名贵石眼。石眼(直径)大小一般为3~10毫米。

石声:端砚石声有木声、瓦声、金声之分,通过石声可以辨别不同砚坑产出的不同端石。其中:

木声是因砚石矿体含有大量的水份,呈饱和状态,就像熟透了的沙瓤西瓜一样发闷;或有金线、银线的砚石就像有裂纹的瓷器一般沙哑,在敲击时由于砚石与水分子之间,砚石与金线、银线的填充物之间,不同物质传声速度不同而发出的沉闷声音即为木声。发木声的砚石主要产自老坑岩,木声是鉴定老坑岩砚石的重要标志;

瓦声是由于砚石矿体粒隙间含有一定量的水份,呈不饱和状态,比老坑岩砚石稍燥,例如,坑仔岩、麻子坑、古塔岩、宣德岩、朝天岩、宋坑等砚坑产出的砚石,在敲击时则发出非金属声,称之为瓦声。瓦声是以上砚坑所产砚石的重要特征。

金声是由于砚石矿体粒隙间含水份量很小,石性干燥,石质较粗,密度较大,无金线、银线者,例如:梅花坑、沙浦诸坑,其洞口大部分在山顶,并露天开采,敲击时发出清脆的金属声,这是鉴别梅花坑、沙浦诸坑产出砚石的重要标志之一。

以石声来鉴别不同砚坑产出的不同砚石,不是绝对的标准,只是大致而言,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特征进行具体分析而后确定。

 

七、端砚石的开采、制作与保养

据地质同位素年龄测定,中国华南肇庆地区所产端砚石形成地质年代在泥盆纪,距今在4.05亿年以上。端砚石矿属名贵砚石的一种,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受国家保护。

端砚的开采

自古至今,端砚石的开采均十分艰难。有诗为证:“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佣刓抱水含满唇,暗洒苌弘冷血痕;纱帷昼暖墨花春,轻沤漂沫松麝薰;干腻薄重立脚匀,数寸光秋无日昏;圆毫促短声静新,孔砚宽硕何足云。”这首《杨生青花紫石砚歌》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李贺赞誉端砚石质细腻温润、石品花纹绚丽多彩,色泽呈深紫色,具有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的特点,即使孔子使用的又宽又大的砚台也无法比拟与相提并论;又赞扬了端州采石制砚工勤劳、勇敢,不畏艰险,登上像天一样高的陡峭山峰,采凿似紫云一般的端砚名石,鬼斧神刀、巧夺天工,创出砚中至宝——著名端砚。在当今,开采端砚名石仍然十分艰难,有时需要登上高山,例如:登上几乎成垂直状态,海拔在600米以上的半山腰,才能采到优质名贵的坑仔岩砚石;登上倾斜80度,海拔在800米以上的陡峭山崖才能采掘麻子坑、古塔岩、冚罗蕉岩、朝天岩、宣德岩的名坑端砚石。采石难,运石更难,有的采石还须钻到西江水面以下,例如老坑岩有两个坑洞可采到最为名贵、最为优质的端砚砚石。这两个洞一个叫大西洞,另一个叫水归洞。这两个洞底分别距西江水面在150米与130米深处,矿脉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洞内长年积水。笔者在黎铿大师、梁宏健先生的陪同下来到老坑岩洞口,只见洞内黑压压水一片,西江水已渗满并溢出,黎大师捡石子投进洞内试探水的深浅,只听“扑咚”一声,像丢进无底洞一般,发出沉闷的回声。可想而知,要想采石,必须先吸水,水吸净,方可作业。古人吸水,手举油灯,匍匐而进,陶罐装水,数十人排坐,传递而出,水净后,清理洞内淤泥、碎石,衣服无法穿着,湿漉漉裹在身上,还不如一脱了之,显得利索。泥净、石净,方可下锤凿石。洞内岩石不是块块可做砚台,还须识别有用之石,慢慢凿下,再一块块运出,每日采到的有用砚石极少,只能论斤计算。这种落后而传统的采石方法一直沿续至20世纪70年代初期。

有诗为证:“千夫汲水,一步一灯;终日采石,仅取斤斤。”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东坡写的一首砚铭:“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就是端州石工采石的真实写照。古人为了采到文人用的珍贵砚石,历尽了艰辛,受尽了万难。70年代末国家轻工业部投巨资对老坑岩工作环境、安全设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造,洞内安装了电灯照明,用电动机抽水,电钻凿石,铺了轨道运石,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穿水靴、戴安全帽,保证了采石工的安全生产,改善了工作环境。肇庆阴雨连绵,每年采石只有三至四个月的时间,雨季一过每年11月至12月立即动工抽水、清理淤泥碎石,准备就序,于第二年1至4月大约四个月的时间开始采石,5月份雨季来临,西江水涨,洞内又积满水,无法再采。年复一年,每年从老坑采出的端石已上万斤。端砚石为何名贵,原因在于石质优良、石品名贵、名石稀少、采石艰难,是大自然赐于人类的宝贵财富。宋坑、梅花坑、沙浦诸坑所在地理位置坡度较缓,有的还是露天开采,采石较易,因此其价值也不及三大名坑及端溪水一带名坑所产的砚石贵重。

 

端砚的制作

端砚的制作工序主要有:选料(围料)→锯料(裁切)→制坯(制璞)→设计制图→雕刻→配砚盒→打磨→浆墨→退墨→上蜡→包装(成品)。

选料(也叫围料)按石质石品的优劣分等级进行选料。

锯料:(也叫裁切)将砚石有瑕疵、裂痕、毛病的部位用锯切掉。

制坯:(也叫制璞)将裁切剩余的有用砚石,根据需要或天然形状,初步制成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毛坯也叫石璞,以备雕刻使用。

设计制图:根据石质的特点,巧用石色、石眼进行设计,将设计好的图案用毛笔绘到石璞上。在制砚设计中制图与雕刻两道工序同等重要,尤如建筑工人盖高楼大厦需要工程师事预先设计好图纸一样重要。制砚设计要求继承传统,不断创新,构思巧妙,创意新颖。

雕刻是制砚很重要的工序。端砚雕刻的刀法有高浮雕(深刀),浅浮雕(浅刀)之分,还有细刻、线刻,通刻之别。雕砚工根据不同的砚材施展不同的技艺与刀法,要求因材施艺,充分利用资源,精雕细琢,最大限度地增加砚台的艺术与经济价值。

配砚盒:雕刻完毕且未经打磨的砚台,根据其形状、大小、厚薄配制木盒,要求包装精美,一是为保护砚台,二是为进一步增加砚台的珍贵感。

打磨:将雕刻好的砚台在水中作业,用油石和细砂纸进行打磨,直至平滑光洁为止。

浆墨:为了使砚台纹理更加清晰,颜色更加深沉,将雕刻打磨好的砚台用墨汁稀释后浸泡1至2小时;退墨浆墨约1至2小时,墨液基本渗入砚石之中,然后将砚石表面浮着的墨色洗净擦干。

上蜡:小型砚台可用电烤箱微微加热、用蜡轻轻擦拭;大型砚台可用高温电吹风将固体蜡吹热熔化在砚台上,擦拭均匀即可。上蜡的目的,其一是为了砚台美观光亮;其二则是为了保护砚台中的水份不再散发,使砚台长久保持湿润状态。但是在加热上蜡的过程中要掌握好火候,温度不宜太高,要适度,否则容易烧爆。

包装:上蜡后的砚台(成品),加上说明书一起放进包装盒内。至此制砚工序全部结束。

为何先配砚盒后打磨?原因是砚台在未经打磨前形体稍大、打磨后形体稍小。先配盒后打磨配制的砚盒比较宽松,便于砚台放进或取出;另一个原因也是为了使打磨与制盒两道工序同步进行,以缩短生产周期。

 

端砚的保养(也适用于其他品种的石砚)

根据自然界岩石经风吹日晒雨淋容易风化变质,在水中则保持湿润坚实的原理。砚石的基本保养办法有以下四种:

(一)实用型的砚台要经常使用与研墨,用毕清水洗净。研墨的过程也是保养砚石的过程,研墨可使墨液中水份渗进砚石,使砚石长久保持湿润;

(二)属于欣赏、收藏型的砚台,应定期清水浸泡,以补充砚石散发的水份;

(三)放置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以免使木质包装砚盒受潮变形;

(四)端砚石质似小儿肌肤一般娇嫩,微热上蜡或用其他不太油腻的脂类性物质,蘸少许擦拭砚石表面,可使石纹更加清晰鲜艳,又易于洗涤,能防止砚石中水份散发;或在玩砚、赏砚时用手轻轻摩擦,以手上的油脂滋润砚石更为方便与简捷。

 

端砚石保养禁忌(适用于各种砚石)

1.不宜将砚石放在烈日下曝晒,或放置在有暖气等比较热的地方,这样容易使砚石失去水份,变得干燥,时间久之还易风化变质。

2.不宜将砚石用机油或食油浸泡,时间长了,油分子会渗进砚石粒隙之间,引起污染,擦不干,洗不净,使磨出的墨汁永带油花,污染纸张,影响书法、绘画效果。

 

八、端砚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管理

端砚自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末恢复开采与生产以来,名坑砚石资源明确规定归国家所有,受国家保护,并指定老坑岩由国有端砚专业生产厂家进行管理。至80年代末,端砚石矿开采有序,市场井然,产量虽小,价值很高,用极少的资源为国家创造了很高的经济价值,充分树立了国宝的地位与形象,端砚曾多次被国家作为珍贵礼品赠送国际友人,为祖国争了光,做出了很大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用、欣赏、收藏端砚的人越来越多,由此促进了端砚的生产与发展;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难以改变,使端砚成为当地人们发财致富及生活经济的重要来源。由于利益的驱动与市场的需求,加剧了端砚石矿的开采。从近期看端砚的生产与发展,在国家与当地政府的关怀与支持下,已进入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但从长远看,目前端砚的开采与生产已存在一定隐患,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管理,端砚的生产与开采将会出现滑坡与衰退。当地政府与有识之士已经发现,目前有的端砚石矿已有以下情况发生,例如:个人承包,开采无序,爆破式采掘,已造成部分砚石资源的破坏;废石,碎石不能及时处理,污染了环境;部分雕砚工不注意自身技艺与文化素养的提高,使雕刻的端砚质量有所下降,因滥雕而浪费了宝贵的砚石资源。据地质部门测定,端砚石矿的蕴藏量约为300万立方米,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挖一块就少一块。著名老坑岩的端石自唐代开采1300年以来,已开采的砚石矿脉长达100余米,90年代以来至今十年期间又采掘100米,据当地人讲,还剩100余米,老坑岩的两个洞即大西洞与水归洞已挖通。尽管老坑岩一向管理很严,但仍需限量或减量开采。如果再不控制,慢则10年,快则5年,老坑岩也将被采尽挖绝。麻子坑、宋坑、梅花坑已有无证采掘、到处乱挖的现象发生;端砚市场竞相压价,以次充好,出现无序状态,从而贬低了端砚的价值,损害了端砚的声誉,扰乱了端砚的市场。针对以上问题,治理与管理端砚的开采、生产、质量与经营已引起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着手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对端砚的开采、生产、质量与经营将从以下五方面进行管理与引导。措施如下:

(一)资源管理:成立端砚专门管理机构,制订行规行约,发放开采许可证,有计划地限量开采,严禁无证与爆破式采掘,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精神,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请,将名坑砚石作为稀有资源进行保护 (目前老坑岩已停产整顿)。

(二)环境保护:将采掘砚石产出的下脚料——废石与碎石及时有效地处理。废石回填无用坑洞,将有利用价值的碎石进一步加工制成小巧的工艺品,变废为利。

(三)人才培训:定期组织举办“砚雕技术培训班”,聘请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与老艺人授课传艺,提高砚雕人员的文化素质与技艺水平。进行技术职称评定,对技艺高超,做出突出贡献者,由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制砚名师或中国制砚大师称号。通过人才培训,促进技艺的不断提高,避免与防止因滥雕而导致砚石资源浪费行为的发生。

(四)质量管理:制订端砚产品质量标准,鼓励企业创名牌,个人出精品,对制精品者进行表彰。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是负责全国文房四宝行业管理的国家一级协会,归国家经贸委主管。

由中国文房四宝协会牵头与肇庆市地方行业管理部门聘请专家组成“端砚精品鉴定委员会”,制订精品鉴定标准,定期进行精品鉴定,经鉴定符合标准的端砚精品,由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颁发精品砚收藏证书,并在《中国文房四宝》杂志进行刊登,载入史册,供读者欣赏。组织精品参加全国文房四宝展,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申请办理“端砚原产地域产品保护”,通过国家强制性标准来促进端砚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市场管理: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对端砚的生产与经营进行全面清理。对生产伪劣产品的企业或个人与经营假冒产品的经营单位吊销其生产许可证或经营执照,进行价格自律,规范端砚市场。

为了子孙后代与国家的长远利益,为了弘扬优秀的端砚传统文化,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端砚的生产与发展,使端砚这朵砚中奇葩、砚中至宝,源远流长、发扬光大,资源不断,精品产出,后继有人,永葆国宝地位与形象。

 

 

 

(作者系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