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教材--端砚 端州区中学生实践指导学习材料 第一章
第一章 端砚的历史
(一)端州——可爱的家乡
肇庆端州,是肇庆市的中心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她地处广东省中部,地形北高南低,东西带状分布,位属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范围,下辖黄岗、城东、城西、睦岗4个街道办事处,面积152.3平方公里,人口36万。她有着作为中等城市城区的各种良好基础设施及发展条件,是一个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发展中城市。
端州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11年(汉元鼎六年),汉武帝在其领地南越设置七郡,其中苍梧郡下首设高要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第一次设立端州,管辖高要、端溪等7个县,州治设在高要县。端州的得名,源自“端溪”水名,古代西江河水流经端溪(今德庆)至高要一段古名“端水”。宋元符三年(1100年),端王赵佶(宋徽宗)登帝位,因端州是他登位前的封地,便将端州升格为兴庆军(“军”是宋朝的一种行政区划名称)。宋重和元年,改称肇庆府,取喜庆之意。肇庆之名由此开始。
肇庆端州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闻名遐迩的花园式风景旅游城市。先后被国务院命名为 “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大文明景区示范点”、“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每年都吸引着数百万海外宾客前来观光游览。
端州背靠北岭,面临西江,素有“西江明珠”、“岭南名郡”之美誉。她历史文物古迹众多。有始于唐代开采端砚石的老坑遗址,有被郭沫若誉为“千年诗廊”的七星岩摩崖石刻;有喻为广东最古老的木构建筑之一,保留了宋建筑的结构风格,堪称江南珍贵的北宋遗构,建于宋代的千年古刹梅庵;有保存完好的宋城墙和宋代名臣包拯治端留下的包公井等遗迹;有规划布局独特的明代四塔;还有南明皇帝朱由榔监国于肇庆的皇宫遗址——丽谯楼(红楼)。此外,还有文庙、披云楼、阅江楼、白沙龙母庙等名胜古迹。端州是有悠久历史的城市,也是端砚的故乡。端砚,是中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有国宝之称。2004年,端砚故乡荣获“中国砚都”称号。端砚,是广东省十大名片之首,她作为“永宜宝之,书香是托”的宝物,早已饮誉天下,也为肇庆增添了异常的光彩。
端州——可爱的家乡。
(二)砚的起源
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是笔、墨、纸(专指宣纸、书画纸)、砚的总称,是中国独特的传统书写与绘画的文具与载体。文房四宝的文房,唐代以后是专指文人的书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四种文具,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化记录和传播的主要用具。笔是指毛笔;墨是指用于磨墨汁的墨锭;纸是指用于书写的宣纸、书画纸;砚是指用于磨墨用的砚。笔、墨、纸、砚四宝的生产,历朝历代、不同地方都有著名的作品和艺人。以安徽泾县(古属宣州)的宣纸、歙县(古属歙州)的徽墨、浙江吴兴善琏(古属湖州)的湖笔、广东肇庆(古称端州)的端砚最为著名。
2、砚也称为“研”,先人生活的需要创造了砚。
《释名》一书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先人在生活中需要磨墨书写,从而创造了砚,它是伴随着墨和笔的发展而发展,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砚又是历代文人雅士的亲密伙伴,在实用之余把玩怡情,形成对砚的深厚情结。
3、砚的发展阶段。
砚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孕育期、发展期、成熟期、繁荣期四个阶段。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用于研磨颜料的研磨器;汉代的砚己经开始从实用的单纯书写工具中脱胎出来,进入带有浑厚朴实装饰的工艺品殿堂;唐代的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为文房用具--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出现了广东的端石、安徽的歙石、甘肃的洮石、山东的红丝石、山西的澄泥等专用制砚材料,制砚工艺迅速发展,诞生了我国最早的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红丝砚(后来澄泥砚代替了红丝砚)。到了宋代,由于文化的发展,砚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并重,文人墨客除用于研墨,还将砚用于鉴赏、馈赠、收藏和研究;从明代开始,砚的制作和工艺装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功能由实用为主转变成以艺术为主,进而成为一种重要收藏品。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由于外来文化用品的影响和科技的昌盛,传统的文房用具和砚的实用功能进一步退化,而砚的艺术性、文物价值的欣赏功能却在不断地升格。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砚成为颇具特色的工艺品和众多收藏家的重点藏品,砚雕艺术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三) 端砚的历史
端砚的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已经开始在老坑开采端砚。1952年湖南长沙705号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砚,印证了端砚生产的历史。唐代中晚期,端砚已被列为贡品,端砚开始从纯文房用品逐渐演变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工艺品。宋代,端砚已被视为全国第一名砚,开采量也大大增加,除老坑之外,坑仔岩、宋坑、梅花坑、绿端石都开采于宋代。端砚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并重,文人墨客除用于研墨外,还喜爱鉴赏、馈赠、收藏和研究。明代在砚台上镌刻砚铭,更成为当时的风气。一方艺术价值高的端砚,除砚品质量上乘之外,往往是集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品。
清初端砚工艺十分雅致,刻工精巧,如附上名人题识、砚铭等,更使端砚身价培增。端砚已逐渐从实用品向文玩之物、珍藏之品演变。从康熙朝到乾隆朝为全盛时期。砚材质量好,雕刻技艺高,风格多样,形成各具特色的流派。端砚名家、鉴赏名家辈出,砚著出版繁多。清光绪以后,由于砚坑道闭塞或塌方而封坑停采,端砚生产陷于停顿。清末民国时期,外患内乱,战火连年,名坑大多荒废停采,砚石奇缺。端砚艺人散失沦落,或转为务农,端砚制作业一落千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恢复端砚生产。20世纪50年代末,是端砚生产恢复期。改革开放后,端砚名坑全部恢复开采,从1959年的几家端砚厂,发展到今天砚厂林立,已有端砚厂家或作坊近300家。端砚产品远销日本、南韩、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等。端砚作为文房用具的实用功能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作为传统工艺美术品,更日益突显其艺术欣赏价值、文物历史价值、收藏价值等。
【思考与讨论】
1、文房四宝是指什么东西?
2、试说端砚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