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石眼在端砚设计构图中的一点体会

2019年12月20日 15:57

浅谈石眼在端砚设计构图中的一点体会

蔡三洪

正如眼睛是我们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于一方砚而言,石眼就是砚雕创作中的“点睛之笔”。如何在端砚设计构图中发挥石眼这一天然材质特点,给雕刻物象赋予灵魂、正真“活”起来,是端砚创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一、端砚石眼种类繁多

都说砚石以有眼为贵,从外观上,端砚的石眼一般由青绿或牙白的色彩构成椭圆形状,中心一个小圆点,宛如睑、睛、瞳俱在,成为本身偏紫黑色的端砚上最亮丽的石品,夺目生辉。从形成上,端砚的石眼是自然形成在砚石中的一种含铁质的结核体,资料显示,是地壳成岩过程中变化而形成,是一种十分珍贵而又稀有的石品。因此无论从审美亦或是砚石价值的角度来说,石眼都十分宝贵。

其实,石眼并不是端砚独有,例如四川攀枝花的苴却砚,其石眼形状偏大,轮廓清晰,颜色碧翠;河南方城石的石眼则宛如凤眼。但无论从石眼的种类、欣赏性、收藏价值还是砚石石质发墨性来看,端砚的石眼还是颇具艺术价值,也让它成为国内众多砚种中最神奇、迷人的石品。

据行业书籍记载,根据端砚石眼的大小形状、生长位置以及色彩丰富度,我们又把它们与动物的眼睛和眼睛的“状态”相联系,十分形象地称之为“鸲鹆眼”、“鹦哥眼”、“鸡公眼”、“凤眼”“猫眼”“绿豆眼”“高眼”“低眼”等。 虽然石眼样貌繁多,但是如何评价其好坏呢?本人认为,首先石眼以较大为宜,其次是石眼越有“神”越好,即颜色丰富或层次分明,比如说,端砚的石眼又分为活眼、瞎眼、泪眼、死眼。活眼顾名思义就是指线条清晰,轮廓分明,炯炯有神;瞎眼则是比喻肉眼无法观看而导致黯淡无光的眼睛,因此指石眼的整体形状不清晰,模糊暗淡,石眼中央无瞳子;泪眼指像流泪一样下沿呈滴水状,下沿的边线模糊;死眼指不见眼心,更没有层次的石眼。

说到端砚石眼,不得不提各名坑中形态各异的石眼。当然,若在在端砚三大名坑中——老坑、麻子坑、坑仔岩中有上乘的石眼,那便是极具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其中,老坑的石眼色淡绿,多榄形;麻子坑石眼色碧绿或绿中带黄,形近腰围,质粗;坑仔岩的石眼则色彩最为丰富,有翠绿、黄等。除三大名坑之外,梅花坑则以石眼繁多而得名,创作物象可塑性高。但梅花坑砚石的石眼大小差别较大,多为椭圆,色彩虽然很丰富但晕层较少、无透润感。

本人自幼跟随父辈学习雕刻端砚,从艺近四十年,致力创作“蔡家龙”祥龙砚、花鸟鱼虫砚、人物砚等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砚雕作品,十分注重对砚材的天然纹理进行设计雕刻,而石眼是端砚石品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因而本人认为无论是何种石眼,经过砚雕者的思考和巧妙的艺术加工,也同样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以及辅助的作用,达到形与神、意境和表象的完美契合,让作品成为一方端砚佳作。

二、结合石眼进行砚雕创作的实践

当拿到一块有石眼的原始砚材后,不要急于“套路式”的照搬意境设计图,应静下心来,仔细观察石眼四周的石品,抓住脑海中一闪而过的第一个联想意境,发挥创意,大胆创作,或许观察及思考需花费较长时间,但却十分值得。就本人而言,作为石品之一的石眼本来就十分“吸睛”,所以,构图设计上更加相应突出其重点,让人眼前一亮!通过多番审视、比较后,可用墨笔大致勾勒作品所构思的中心点,再着手进行雕刻。

例如本人作品《步步高》砚,取材于端溪白线岩,规格:32×38×7cm,该砚就是利用砚石中最大的三个石眼进行的巧妙设计,远远观之便可看到宽阔的砚堂上赫然地递进式呈现三个大石眼,十分醒目、有趣。古有“芝麻开花节节高”,即指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向上,其意亦有事业或学业越来越好,一步步达到顶峰的期盼。砚台下方的雕刻意境也正是符合步步高之寓意,一老翁与一小孩在遥望远处一间学舍,背景中三颗呈步步高之势的石眼正是老翁对小孩的期盼。随着人们审美情趣的提高,许多特别注重勾勒端砚石品特点的作品更加受青睐,在这方作品中,本人主要利用三颗大石眼设计砚面,不加过多雕饰,尽量保留石眼的天然之美,不得不说,此砚能有如此大而独特生长位置的石眼,实属罕见。该砚在2009中国(深圳)第五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又如作品《戏耍繁星》砚为宋坑砚材,规格:37×47×14cm,该砚的石眼小而多,分布密集,因此,本人将其联想为漫天的繁星,把“蔡家龙”家族砚雕祥龙物象结合,镂雕、透雕、浮雕技艺凸显九五之尊的神龙九天之上驭繁星的强悍与劲健,如星星般纷繁的石眼更是让整个砚面充满灵动感,犹如神来之笔。璀璨的群星闪烁,皓月在祥云中穿行,神龙在广袤的天际遨游……让此砚意境充满神话色彩,在保持传统砚雕隽永古意与捕捉现代审美情趣中寻找平衡,尽脱繁缛匠俗之气。该砚在2001年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国宝》砚取材麻子坑,规格为21×17×5cm,该砚的点睛之笔在于以两颗大石眼为眼睛的我国国宝大熊猫物象,可以说是整方砚石的灵魂。砚中熊猫手执竹叶进食,刻画逼真,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情趣,以石眼为双目更显熊猫炯炯有神。该砚被评为2014年“中国—东盟(广西)艺术品交流交易博览会”最具收藏文化价值奖金奖。而取材梅花坑的《天下图腾》砚更是将石眼的优势表现得淋漓尽致,该砚规格为170×60×35cm,石体颇为硕大,本人在设计该砚时构思了多个方案,最终决定制作一方外形庞大的龙船砚。根据梅花坑多眼的特点,采用了深雕、通雕、镂空雕等多种技法,把掩藏在砚石中的石眼挖出来,将石眼用夸张的形式呈现——一根根圆柱状的石眼矗立在该砚砚池中,堪称奇观。龙是我们的图腾,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图腾。该砚以一条龙为外观,造型气势恢弘,在“龙肚”中圆柱状的石眼宛如中华大地上的56个民族大家庭,所有的民族都同根同源,彼此之间血脉相连。这条体态矫健、磅礴威严的腾龙盘旋于中华大地,信步于天地海之间,正在铸造一幅辉煌的华夏文明图,使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若提石眼,必有端砚”

端砚之所以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并得到文人墨客垂青千余年,除了有精湛的雕刻艺术和上乘的石质以外,还有得天独厚的石品花纹,尤其是难得的石眼。因而,石眼的巧妙运用及宣传对端砚的发展及传承都十分重要,能让更多的人认知和了解。

  作为一名制砚艺人,我们必须把端砚这一独特的石品融入我们的创作实践中,更要创新创作水平。这好比说老师对学子要“因材施教”,砚雕者对一方端砚也应是“因纹施刻”。本人始终认为砚石雕刻的重点在于如何将其最原始的石品花纹通过构图设计重现,从实际出发,深刻理解各种石品花纹的特点,研究透彻,在此基础上发挥我们的灵感和想象力,各种创作元素随手拈来,自然随形,做到作品“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以天然纹理为创作的基础,加上人工点缀,除了会让我们的作品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更突显了端砚本身的自然价值与文化附加值。

端砚一直都不是一门纯雕刻的工艺,而是自然、实用、人文三者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创作。未来,我们必需挖掘其更多、更深的内涵,让端砚继续焕发活力,让砚石界“若提石眼,必有端砚,若论最优,以其为首”,如此,方能使石眼成为端砚又一张闪亮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