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老艺人——麦健醒
本人自一九六四年从事端砚雕刻以来,经过共产党的培养,老师傅的传授,加上个人的刻苦学习,不断实践,在端砚构图设计、造形和雕刻技巧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和效果,在端砚雕刻的事业上也作了一点应该做的工作:
在初进门的时候,为了解端砚石质的结构,选采原料之优劣,我从一九六五年夏就到开采砚石的地方,高要县金渡公社砚坑大队的麻子坑石口学习开采砚石材料(当时有黎铿同志、哈应志同志同去),通过三年多的学习,我掌握了端砚石质结构,如石分五层,而中间层方为石之精华,精华者则具有天青、蕉白、鱼脑冻、青花、火捺、石眼诸般石品,也为今后按石质而设计,施艺打下了基础。接着在一九六八年秋,我就回厂专门钻研端砚雕刻,在两罗老师傅的精心传授下,加上自身日夜努力学习,来到一年,就独立设计各种题材的端砚产品,如瓜、果、豆、花鸟、虫鱼、山水、松竹、梅兰、桃等形象的产品,并有很多在“交易会”作为样本受订货生产,如农村风光、金鱼戏水等,到一九六九年春,能自行设计以深雕与线雕结合的宋坑大天然“金凤牡丹”砚,其价1千多元,那时端砚雕刻人员只有十三人,独立生产的就只有六人。到一九七零年,由于端砚大发展,一下子增加到十多人,我就被厂提拔为车间总发料及验收并兼车间主任,抓生产,在此期间我还断续利用一切时间生产各式端砚样本,发展到深雕人物,如“春耕图”“渔歌”等人物样本砚,并有大形的麻坑抽象传统砚“九子连环”价值千元以上,还有大老坑“双龙”砚等等。到一九七二年,参观全国美展后,根据周恩来总理对工艺指示精神,开始了对大形老坑“九龙翻”巨砚的设计、雕刻,由于此砚石具有老坑的诸般石品,故此不可分割开几方砚,其石重二百余斤(历史最大之料指老坑),我采用了传统的“龙”为题材设计,在构图上则运用现代的国画方法,使上面表示天空九龙翻动,下方中国名山如南京、紫金山、黄山等配以苍松、翠柏、楼阁,其空间为砚堂,主次分明、天地有别、在雕刻技巧上,运用全部端砚雕刻技艺,如浅雕、线雕、深雕、半立体浮雕和镂空圆雕,其间虽受政治干扰,但我没有停止砚雕刻,经过不断努力,终于成功地完成了此一大作,深受有关方面好评,麦华三教授为此砚题了近百字之“九龙”砚古诗,我亦刻于砚铭之下,此砚出厂价3万元(有厂以来最高价之一方)。一九七九年十一月,由中国荣宝斋在日本东京展出受广大观众赞不绝口(曾在日本读卖新闻11月2日和香港大公报11月3日登报报道,在国内“风彩”亦刊登),为促进端砚发展,我还第一个试用沙轮刨石机,结果成功了。在机的完善下,提高工效几十倍,解决历史上手工制砚的劳动强度,使端砚出现半机械生产局面。在一九七四年,我又自行设计雕刻了“五龙宝瓶”“较对南瓜”价值千元以上的产品参加了全国第二次工艺美术展览。一九七六年到一九八一年,除了生产大量省内和到京展出的砚外,我又雕刻和创作了价值6千元的梅花坑石“古凤汉瓦”砚在上海销出,还有人物的“左战图”价值3千元。总之很多记不起来了。在出国礼品中有“灵芝砚”“文?旭日”“古云龙”等好几方砚。还利用废碎边角料创作天然山水笔架产品,亦受大量订货。在与日本友人交往中亦被日籍华人郑锡荣、陈耀林先生称之为“端砚巨匠”赠彩色八寸照片留念,澳门日报亦登照并送本人黑白相片一张,日本人腾原杨山老先生亦赠画留念。
综上所述都是十余年来在共产党培养下,师傅和有关同志们的帮助下,使我个人取得一点成绩,对国家和人民作的一点贡献,本人一定要戒骄戒躁,发扬成绩,克服错误,争取为人民作更大贡献。
生活照:
作品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