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材 >>

端砚·小学乡土教材 第二章  聆听砚都之声 

(一)砚的起源


1、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文房四宝是笔、墨、纸(专指宣纸、书画纸)、砚的总称,是中国独特的传统书写与绘画的文具与载体。文房四宝的文房,唐代以后是专指文人的书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四种文具,文房四宝是中国传统文化记录和传播的主要用具。笔是指毛笔;墨是指用于磨墨汁的墨锭;纸是指用于书写的宣纸、书画纸;砚是指用于磨墨用的砚。笔、墨、纸、砚四宝的生产,历朝历代、不同地方都有著名的作品和艺人。以安徽泾县(古属宣州)的宣纸、歙县(古属歙州)的徽墨、浙江吴兴善琏(古属湖州)的湖笔、广东肇庆(古称端州)的端砚最为著名。


45fd6843b3eb73bc652404a2298ddc73.jpg


2、砚也称为“研”,先人生活的需要创造了砚。


《释名》一书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先人在生活中需要磨墨书写,从而创造了砚,它是伴随着墨和笔的发展而发展,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和传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砚又是历代文人雅士的亲密伙伴,在实用之余把玩怡情,形成对砚的深厚情结。


3、砚的发展阶段。


砚的发展大概经历了孕育期、发展期、成熟期、繁荣期四个阶段。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后期,出现了用于研磨颜料的研磨器;汉代的砚己经开始从实用的单纯书写工具中脱胎出来,进入带有浑厚朴实装饰的工艺品殿堂;唐代的经济文化高度繁荣,为文房用具--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出现了广东的端石、安徽的歙石、甘肃的洮石、山东的红丝石、山西的澄泥等专用制砚材料,制砚工艺迅速发展,诞生了我国最早的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河砚、红丝砚(后来澄泥砚代替了红丝砚)。到了宋代,由于文化的发展,砚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并重,文人墨客除用于研墨,还将砚用于鉴赏、馈赠、收藏和研究;从明代开始,砚的制作和工艺装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功能由实用为主转变成以艺术为主,进而成为一种重要收藏品。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由于外来文化用品的影响和科技的昌盛,传统的文房用具和砚的实用功能进一步退化,而砚的艺术性、文物价值的欣赏功能却在不断地升格。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繁荣,砚成为颇具特色的工艺品和众多收藏家的重点藏品,砚雕艺术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二)端砚的历史


端砚的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已经开始在老坑开采端砚。1952年湖南长沙705号墓出土的唐代端溪箕形砚,印证了端砚生产的历史。唐代中晚期,端砚已被列为贡品,端砚开始从纯文房用品逐渐演变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工艺品。宋代,端砚已被视为全国第一名砚,开采量也大大增加,除老坑之外,坑仔岩、宋坑、梅花坑、绿端石都开采于宋代。

端砚的实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并重,文人墨客除用于研墨外,还喜爱鉴赏、馈赠、收藏和研究。明代在砚台上镌刻砚铭,更成为当时的风气。一方艺术价值高的端砚,除砚品质量上乘之外,往往是集雕刻、绘画、诗词、书法、篆刻等艺术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品。

清初端砚工艺十分雅致,刻工精巧,如附上名人题识、砚铭等,更使端砚身价培增。端砚已逐渐从实用品向文玩之物、珍藏之品演变。从康熙朝代到乾隆朝代为全盛时期。砚材质量好,雕刻技艺高,风格多样,形成各具特色的流派。端砚名家、鉴赏名家辈出,砚著出版繁多。清光绪以后,由于砚坑道闭塞或塌方而封坑停采,端砚生产陷于停顿。清末民国时期,外患内乱,战火连年,名坑大多荒废停采,砚石奇缺。端砚艺人散失沦落,或转为务农,端砚制作业一落千丈!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恢复端砚生产。20世纪50年代末,是端砚生产恢复期。改革开放后,端砚名坑全部恢复开采,从1959年的几家端砚厂,发展到今天砚厂林立,已有端砚厂家或作坊近300家。端砚产品远销日本、南韩、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等。端砚作为文房用具的实用功能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作为传统工艺美术品,更日益突显其艺术欣赏价值、文物历史价值、收藏价值等。

   

(三)端砚主要石材产地分布


出产端砚石的砚坑,多分布于肇庆城郊端溪一带,故端溪泛指为端砚产区。据清道光何传瑶《宝砚堂砚辨》所记载,历史上共开采过70多个砚坑,其中绝大多数已枯竭,停采,新中国成立以来,目前仍在开采的砚坑还有10多个。主要分布在:


e245fb35214241ffeb62a02af779dc12.jpg


(1)端溪东侧,斧柯西麓。


端砚石主要石材产地分布在肇庆西江岭羊峡两岸,北岭山等地一带,东至沙浦,西达小湘,南沿宋隆,北琚北岭,开采的砚坑星罗棋布,制砚之石,品种繁多,各有特色,分布在羚羊峡南岸,端溪东侧斧柯西麓一带是砚坑岩最集中而且石质也是最好的地方,计有老坑(水岩)坑仔岩,麻子坑,朝天岩,宣德岩,冚罗蕉岩,古塔岩等。这些坑岩的石质比较好,制出来的砚,易发墨,石品多,实用与欣赏都很有价值。


(2)西江北岸,羚山南麓。


与斧柯山隔河相望的羚羊峡北岸羚山南麓,也有几个砚岩:白线岩,二格青,有冻岩等,所产的砚石为中低档砚石,由于石质不够好及数量少,现已很少开采。


(3)北岭一带。


西江北岸,七星岩背后的北岭山小湘至鼎湖一带,产砚石砚坑有宋坑(将军坑)、盘古坑、陈坑、伍坑、竹篙岭坑、北岭梅花坑,有位于小湘的蒲田坑,位于鼎湖的蕉园坑(有眼宋坑)等。七星岩景区过去产白端砚石。


(4)桃溪、沙浦。


分布在斧柯山东部的砚坑有沙浦诸坑,计有典水梅花坑,绿端岩,苏坑等,因现沙浦砚石中有的跟老坑,麻子坑,坑仔等砚石相似,所谓“新麻坑”、“新坑仔”等,为避鱼目混珠,现统称为斧柯东石。


(四)端砚名坑概述


1、老坑


老坑(水岩)位于西江羚羊峡南岸斧柯山端溪水东边一带,是端砚中石质最好,影响最大,价值最高的砚坑。老坑(水岩)洞口地势低,洞内常年被江水淹没,干旱季节,洞口亦积满水,一年之中只有秋冬季枯水期间,将洞内的积水抽干才能开采。老坑开采于唐代,被誉为皇坑,历来由当朝皇帝派官员监管开采,洞内可用的砚石只有30㎝左右,工人按石脉走向靠手工凿取。宋代苏东坡写道“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道出了采石的艰辛。老坑砚石青灰色,微带紫蓝色,石质细腻,滋润娇嫩,致密而坚实,击石发出木声(辨别老坑石其一之特点),主要石品花纹有冰纹、鱼脑冻、冰纹冻、天青、蕉叶白、青花、玫瑰紫、火捺(火烙)、天青冻、石眼、金银线等。


老坑砚台

67c614ac460103e1f502a2fb6973ef77.jpg

                       

2、麻子坑


位于老坑之南约4公里处,洞口在山岩上,距山脚端溪水约600米。该处山坡陡峭,山道崎岖险峻,攀登不易,运输困难。麻子坑开采于清代乾隆年间,相传为一位脸上长有麻子的采石砚工发现,并冒险开采,为了纪念这位开拓者,人们将他发现的砚坑取名麻子坑。麻子坑有水坑和旱岩之分,水坑终年浸水,历来亦有“泉生石中”之说。麻子坑砚石质地高洁,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石媲美。一般来说它仅次于老坑,而与坑仔岩同级,如遇佳石则又胜于坑仔岩,麻坑石如不认真细看,容易与老坑混同。石品中有鱼脑冻、蕉叶白、天青、天青冻、青花、火捺、猪肝冻、金钱火捺、金银线、石眼等石品花纹。其石眼尤佳,多碧绿,有瞳子,眼中有晕数层,名贵的有鸲鹆眼,鹦哥眼等。石质润泽,石色青紫略带蓝色,以水涂湿观察,色彩丰富斑斓,是制砚的高档砚石。


麻子坑石材



3、坑仔岩


坑仔岩(康子岩)位于老坑以南半山上,距老坑洞约200余米。坑仔岩开坑采石历史较长,自宋代治平年间开采,坑仔岩的石不分层,凝结成团,坑仔岩石质优良,纹理细腻,坚实滋润,石色青紫稍带赤,颜色花纹均匀,也不如老坑或麻子坑砚石色彩斑斓,石品花纹中有鱼脑冻、蕉叶白、青花、火捺以及各种石眼,尤以石眼著称,其石眼圆正,色翠绿,有的七八重晕,是端砚的高级砚材。


ee56e1ed24f6774ce5087ce325bbc859.jpg

坑仔岩石砚  


坑仔岩石品


4、宋坑


宋坑是位于七星岩背面的北岭山一带多个砚坑的总称,西起小湘,东至鼎湖山蕉园坑,产石区域范围近百平方公里,拥有多处岩洞,如将军坑、盘古坑、陈坑、伍坑、蕉园坑、竹篙岭等。宋坑于宋代开采,最早采砚石的是北岭将军岭下的将军坑和盘古坑,由于宋坑砚坑众多,所以石质、石色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宋坑石色是紫如猪肝,观之感觉雄壮结实,石色静穆,其表面有金星点,还有火捺、金钱火捺、猪肝冻、马尾纹等。好的宋坑砚石石质致密,润滑细腻,发墨快,可作高中档砚材。


87778e4778000dbdb0b6c52c8fd895a9.jpg

宋坑古砚台

 


宋坑石砚


5、梅花坑


梅花坑位于北岭山九龙坑蕉园村(鼎湖蕉园梅花坑)和沙浦典水村(典水梅花坑)。梅花坑开坑采石始于宋代,梅花坑石以多眼为主要特点,呈苍灰白微带青黄色(蕉园梅花坑石色及眼偏黄色,典水梅花坑石色及眼偏青色),其中有梅花点者为佳,石质近似宋坑,发墨快,不失为端砚中有代表性的名坑砚石。

梅花坑位于北岭山九龙坑蕉园村(鼎湖蕉园梅花坑)和沙浦典水村(典水梅花坑)。梅花坑开坑采石始于宋代,梅花坑石以多眼为主要特点,呈苍灰白微带青黄色(蕉园梅花坑石色及眼偏黄色,典水梅花坑石色及眼偏青色),其中有梅花点者为佳,石质近似宋坑,发墨快,不失为端砚中有代表性的名坑砚石。


55468e930119d4204c9f34acf8302c34.jpg

梅花坑砚材


952bb14bea9f4c00d87c2e53744780bf.jpg

梅花坑石砚


6、绿端坑


绿端石于北宋时期已开采,最早在北岭山附近开采,可能因砚石枯竭,人们就转移至端溪水一带的朝天岩附近开采。小湘峡(三榕峡)以及沙浦斧柯东砚坑亦有绿端石,绿端石色青绿带土黄色,好的绿端石石质细腻幼嫩、润滑,最佳者如翠绿色,纯洁无瑕,别具一格。


4b2572fa7baedca3cf168d87c5e690d3.jpg

绿端石砚(石上有藻纹)


eede3edd81b6d256f65a3926b4d7848f.jpg

绿端石砚


773a514029c8c60d66cc301afd25ca78.jpg

绿端石砚

 

7、斧柯东砚坑


斧柯东砚坑位于斧柯东麓一带,从宋朝开始就有开采,斧柯东与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同一脉,开采坑洞分布很广,绵延几十公里。斧柯东砚石储量丰富,品种繁多,不乏优质砚石。石质与石色变化很大,石质一般较粗,而好的砚石特征很像老坑坑、仔岩、麻仔坑三大名坑,也有鱼脑冻、蕉叶白、石眼、火捺、青花、翡翠等石品花纹,但斧柯东砚石较坚硬,敲之有金属声。


c1a5a1e20eb55f484dd0557e9de33990.jpg

斧柯东砚材

3037e68f659c6933d0289c5b44acc6c7.jpg

斧柯东石砚

b0bcf63f46086c6b6dff39ef7a2d9073.jpg


8、白端砚石


白端石是肇庆七星岩独有的特产,其中又以七岩排列榜首的玉屏岩所产称冠,玉屏岩就是以岩中白石如玉故名。至今玉屏岩山上山下尚存古人采凿白端的遗址,如山上玉皇殿北侧的叮咚井和双珠迳,山下登马鞍亭石径西侧大如厅堂的岩洞等处。而又以叮咚井的白端最为上乘,驰名清代的端州干粉即以此白端所制,所琢白端砚台也较同岩他处最显白润,更比景区内其他岩远胜一筹。只是叮咚井仅为宽约一米多,长数米,深约十米的狭坑,古人采石有限,所琢砚台难得一见,当视为珍中之珍。


a4bb090d7544ff87798f917e325de823.jpg

白端砚材


白端石砚


端砚自唐代开采以来,历经一千多年,在千多年间断断续续地时而开采,时而禁采,反映了中国古代有识之士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不然的话,我们今天也只能对着无石可采的坑洞仰天长叹佳砚何处求。宝贵的端砚石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今天更应珍惜保护。

 

思考题:


1、什么是文房四宝?


2、你了解端砚历史吗?端砚名坑有哪些?


3、端砚为什么那么名贵?端砚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