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端砚创作中因材施艺的运用

2019年12月25日 16:43

试谈端砚创作中因材施艺的运用

杨德球

 

 要:因材施艺是端砚创作的本质要求,与任何艺术创作一样,材质是基础和先决条件,技艺是提升和发展,坚持“因材施艺”的创作原则,会不断促进砚艺生命力的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作出更多符合时代精神的端砚艺术珍品。

关键词:因材施艺  材质  艺术  审美

 

在平时的艺术创作中,我们常会听到量料取材、因材施艺、随形设计、物尽其用等众多名词实语,它们都突出了艺术创作的本质特点和基本要素,风格多样的艺术形式,最终都要反映艺术的主题思想和内涵特色。砚雕艺术作为众多艺术的其中一种,同样要求我们在“审石度势”上深刻地把握石材的本质特点,以达到作品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相互融合,使作品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提升。结合个人的实践,本文就端砚创作中因材施艺技法的运用谈一些体会。


一、审视石材是创作的前提

因材施艺,顾名思义就是根据砚材材质的天然特点进行技艺创作。它是端砚创作的传统技艺之一,同时千百年来贯穿于各种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作为一种基本的创作原则,它可以反映出作者在作品的艺术审美造型、形象设计、书法绘画、雕刻手法、乃至文学艺术的修养和造诣,要求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始终不渝遵循的。砚雕作为一门艺术,其最大的艺术空间是充分发挥每一个砚雕创作者的思维想像。因此,因材施艺与作品的和谐统一,成为每个创作者为之奋斗的终身目标,同时也是砚雕艺术创新的关键所在。而运用经过了亿万年沧海桑田的变化而形成砚材,其原有的形态、石色特点结给作者的创作,而成为具象或抽象的砚雕艺术珍品,实现了“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

我们知道,砚材雕刻是一个集构思、设计、雕刻和融汇创作者个人艺术追求和理念于一体的艺术加工过程,砚材雕刻首要的就是量料取材,要懂得面前的砚材是采自于哪个坑洞,该坑洞砚材的特点是什么,要懂得砚材石质优劣,石品能否在创作中可以得到运用,砚材潜在的瑕疵能否通过艺术创作达到“以瑜掩瑕”等等,从多个方面和角度,综合端砚石材的石色、质感以及砚材外形等进行构思和设计制作,真正做到以材为基,因材施艺。如果面对砚材只是进行创作,却从不考究砚材的特点,就很容易造成砚材的损失,那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很让人感到可惜。所以我们从事砚雕艺术创作要懂得因材施艺,要有善于“相石”的本领,善于“与石对话”,“与石结缘”,深入把握砚材的本质特点,在揣摸砚材的形、质、纹等诸多方面的同时,辅以稍加雕凿的整体美以及与砚材自身的质地纹理相统一的艺术美,实现理想的艺术效果。

中国砚雕是具有深刻民族特色的艺术产品,成为世界雕刻艺苑中一朵耀眼夺目的奇葩。其中就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宗教观念、美学思想、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容,深为世人瞩目。而要取得这种艺术效果,就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的眼睛,在发现中把握砚材的内涵。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深受人们欣赏的话:“美到处是有的,对于你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此话深刻道出了作为一名雕刻创作者必备的便是“发现”二字,其中就要求作者同时具有敏锐的观赏力和审视力,将审视砚材作为创作的重中之重,总是先于他人发现创作中某种具有审美价值的东西,砚材的自然美与艺术美相结合,变腐朽为神奇,成为具有艺术品味和审美价值的砚雕艺术,在真正的意义上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因材施艺与砚艺创意的统一

因材施艺是砚雕创作的关键问题,不管是创作什么风格和形式的题材,都应将“材”放在首要的位置去首先进行衡量和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在结合到艺术创意在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要将创意融合到“施艺”的过程中,使两者相得益彰。艺术创意就是指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的主观意图,包括对作品的创作动机、表现手法、象征意义等等,它既是作者表现其作品的价值体现,也是观众完整理解作品的途径之一。在砚雕创作中,结合到砚材材质的特点而进行施艺,它与艺术创意的确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艺术创意融汇于施艺的过程中,施艺不能失去深刻而丰富的艺术创意的有力支撑,将艺术创意体现于施艺的全过程。不论在砚石上雕刻什么题材的作品,不论选用什么样的雕刻手法,不论作品的表现形式如何,而且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砚雕题材中,不同的题材让创作者会有不同的创意和思路,但不管怎样,创作者毫无疑问首先要考虑的就是砚材的石质、石品及其形状,结合砚材的特点再进行构思和创作的酝酿,在“因材”的基础上综合多方面的因素然后再进行创作,从而使构思和创意有依托,实现因材施艺与艺术创意的有机统一。否则,如果脱离开了以“因材”为基础的创作,其艺术创意只能成为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因此,坚持两者在创作中的统一,对砚雕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梅兰菊竹福禄寿,龙飞凤舞月当头。年年有余花盛开,云飘鸟鸣山水秀”。在数千年的端砚历史长河,砚雕题材确实浩如烟海,令人叹为观止。从古至今,仔细鉴赏任何一方端砚珍品,无不是因材施艺与艺术创意的有机统一体。而事实上,在我们日常的端砚雕刻中,在雕刻之前常常会反复琢磨和比较,以期使每一块珍贵的砚材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真正做到“物尽其用”、“物尽其材”。例如我们雕刻较多的动物或植物类作品,在艺术表现上都有“托物言志”和“借物喻理”的象征意义,面对着眼前的一方砚材,不论是名坑,还是一般的坑别,都应从因材施艺的角度去进行思量,将创意贯穿于“与石对话”的过程中,从而找到“天工”与“人工”的最佳结合点,创意在“因材”的同时得到了升华。即便是定下了雕刻动物或者植物的题材,也要认真考虑雕刻哪种动物或哪种植物才会更加合适,怎样构图才更巧妙,雕刻刀法的运用如何才能恰到好处,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突出表现艺术主题的神韵。

尽管各种端砚作品的形态大小不一,材质也各异,甚至过去的端砚多以实用为主,放置在书案台上,体积不能太大。而现在的端砚已经转向观赏方面,不少还置放于家里的客厅中,既讲实用又要美观,这样就更加考验创作者的智慧。不少创作者喜欢在砚面上雕刻动物纹饰或吉祥图案,有的还在砚的正背面雕刻有不同的图案,形式多样,妙趣横生,显现出端砚创作者的巧思妙想和匠心独运。其艺术创意在其中早已经起到了很大的催化作用。然而,所有这一切都不能离开因材施艺,不能离开对砚材的深入把握。只有那种将砚材和雕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上乘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砚雕艺术。

三、因材施艺在创作中的运用

因材施艺作为砚雕创作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必须谨守的艺术理念。在创作活动中,除了体现在砚材的选择、材质与构思的统一等方面以外,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表现在雕刻技法上。在阅读砚谱和鉴赏古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古端砚大多采用浅雕、浅浮雕、线刻等传统的技法。而现代端砚却更多的借鉴了木雕以及牙雕等的技法,又有深雕、镂空雕等技法。而创作者采用何种技法,也应做到因材施艺,构图和雕工宜简则简,舍却繁琐,尽显创作者的艺术功力。

二是表现在对丰富石品花纹的使用上。端砚的石品花纹丰富多彩,主要包括石眼、冰纹、黄龙纹、翡翠、金线、火捺、胭脂、蕉叶白等,这些天然石品不仅突出了砚材的优异,而且极大的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和文化蕴味。古人云:“无眼不成端,有眼端之病。”在各类砚石中,惟独只有端砚石上才有石眼。由于好的端砚石眼恰似动物的眼珠,所以历代端砚艺人巧用石眼,将其作为鱼、龙、鸟、兽的眼睛。这样雕刻的砚石恰似浑然天成,让人爱不释手。这种对天然石品巧妙利用的表现手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如本人创作的“金色满园砚”、“采石图砚”、“秋韵砚”等,都是结合砚材自身的石品花纹而创作的佳品,受到了收藏家和业界人士的广泛好评。

三是体现了鲜明的地域特色。我们知道,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端砚艺术作为多种艺术的其中一种,其创作题材及其技艺特色除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以外,还表现出岭南水乡浓郁的地方特色。因此在“材”与“艺”的结合上,既有传统的人们喜闻乐见的龙、凤、麒麟、鹤等吉祥物,又有岭南地区常见的鹦鹉、鱼、虾、蟹、蟾蜍、蝙蝠、田螺、河蚌等,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将砚材自身的“美感”和题材表现的“动感”集中于一体,大大提高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综上所述,因材施艺在砚雕艺术创作中应用很广。随着人们对砚雕艺术探索的不断深入,对因材施艺的创作原则也会有不断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在坚持传统创作理念的同时,要不断研究和创新,努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砚雕艺术珍品,不断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和文化艺术生活。

 

参考文献:

《因材施艺,变废为宝》,作者:孙能瑞

我对因材施艺、物尽其用的一些体会》,作者:陆焕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