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铭,为端砚艺术增色添彩
罗海
《广东工艺》 2006-8-29
端砚贵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自唐代以来就列为贡品,为世人所珍视和喜爱。端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与一般的木雕、骨雕以及石雕工艺品不同,这不仅极具观赏和收藏价值。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底蕴,更为重要的是,端砚与文学结合在一起,两者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古至今的众多文人墨客写下了大量的诗文和砚铭,或讴歌端砚艺术,或寓载深刻哲理,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语言隽永,行文精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为端砚赋予了灵性和恒久的魅力,为端砚艺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色彩。端砚不是一种简单的艺术形式,它与文学相结合,“因铭而贵”,“因人而贵”。纵观历代许多精辟的砚铭,均是先贤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特别是端砚发展史上留下的珍贵遗产,除了研墨的实用功能和观赏价值外,还包涵着优秀的人文精神,引人联想,发人深思,耐人寻味。
一、 砚铭的历史由来
砚铭有如画龙点睛,恰似锦上添花,更加彰显了端砚的名贵和价值。砚铭的产生,由来已久,但砚铭究竟产生于何时,却难以稽考。宋代苏易简在《文房四谱·砚谱》中写道:“昔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海焉,其上篆文曰‘帝鸿氏之研’”。此言反映了自黄帝时候开始便已产生了砚铭。尽管后世对砚铭也多有记载,众说纷纭,但人言殊,始终无法确切地证实其出于何时。
据有关史料介绍,目前存世的最早砚铭是1978年冬天在河南省南乐县宋耿洛村东汉古墓出土的一方石砚,砚周边镌刻有“延喜三年七月壬辰朔七日丁酉君高迁刺史,三公九聊二千石君寿如金石寿考为其永启之。研直二千。”有此记
录发现,该砚铭以记事写实为主,但言辞中有明显文学艺术色彩,其价值及对后世砚铭的发展不言而喻。
流连于端砚艺术的海洋,纵观唐代以前的砚,刻有砚铭的实不多见,有文学艺术性又兼有具审美色彩的砚铭就更是凤毛麟角。唐代初期宽松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为广大读书人以及文人墨客的创作提供了宽广的天地,文化氛围日渐形成,情感的流露,个性的宣泄、政治主张、生活感悟等,都成为了创作者创作的题材,加上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上层建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可能,带有浓郁文学艺术味道的砚铭也就随之在社会出现。并日益成为文人谈话的话题,砚铭的样式也不断丰富。到唐代高祖武德年间,端砚出现了,时至公元618至627年,出现了堪称“砚铭第一刻”,砚铭出现了,在端砚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唐初诗人诸遂良的“端溪石渠砚铭”不仅有比兴,而且工整,开一代之风气;初唐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又对砚石的名贵进行了赞美。历史的发展和砚铭艺术的创新,使宋代苏东坡、黄庭坚和陆游等文坛巨匠又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砚铭,留下了不少有关砚铭的佳话和美谈。
二、 砚铭的基本特点
砚铭因砚而存在,而使砚更添内涵的魅力。不少端砚书籍对砚铭也偶有介绍。从广义来说,砚铭的形式主要包括题名铭、记事铭和言志铭三种。题名铭即刻于端砚上的砚名,字数较精简,高度说明了端砚的名称如“太白砚”、“太濮砚”、以及本厂创作的“观瀑图砚”、“鲁达神威砚”和“春绿江南砚”等;记事铭即将有关刻砚的人或事镌刻于砚上,以志不忘,此类砚铭极有历史价值,便于后世的考究;言志铭,顾名思义就是个人志向和情怀的砚铭,言简意赅,旨意丰盈,常有“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感。历史上许多大文学家、艺术家、思
想家和革命家,都创作了不少砚铭,极具思想和艺术价值,成为了当代砚铭创作的典范。如吴昌硕“春水绿波砚铭”活泼地行文乐事;岳飞端砚铭“持坚守白,不磷不缁”;孙中山端砚铭“四方风动”等。
砚铭浓缩了语言的精华,迸发着智慧的火花。砚铭虽只有寥寥数字,片言只语,观后却使人有如醍醐灌顶,如甘如贻之感,余韵悠长,令人回味。吴昌硕的“他山石,席上珍;磨不磷,身外身。”“让人产生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尤其让人回味的思忆,苦行僧的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有充满了轻松谐趣的色彩,充满了禅机,非大智者得以感悟。
砚铭折射了作者的个性和心绪。砚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个性,是一扇窥看主人灵魂和心境的窗户。如苏轼、陆游、米芾、黄庭坚等,他们留下的砚铭,已成为我国端砚文化史上的一笔重要遗产,同时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志趣和情感。如清代书画家金农的砚铭:“日日狂杯在手,杯中作书瘦跤走,不识字人曾见否。”字里行间充满了怡然自乐的宁静心绪。
砚铭提升了作品的审美和价值。本人在多年的瑞砚创作中,深深体会到砚铭的重要性,极其注重砚铭的创作。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文学艺术似乎已经淡出人佯装的视野,而时刻与文学相结合的砚铭也未能得到大多数端砚从艺人员的重视,未能很好地从端砚艺术的角度来提高对端砚的认识。须知道,简单的端砚雕制充其量只能是一个工匠,而从艺术内涵和审美角度去审视及鉴定端砚的,才是端砚的创作,砚铭是其中的重要体现。如本人创作的“江山多娇砚”,以毛泽东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为砚铭,使作品充满了大气和艺术观感;“端溪羚峡斯珍砚”以苏轼的“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篝火下缒,以出斯珍”为砚铭,进一步突出了作
品的厚重和韵味。
三、砚铭的时代意义
今天,我们身处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社会中,人文缺失已成为了众多专家和学者所关注的话题,注入人文精神,振兴端砚文化,正是当前时代对我们每一个端砚从业人员的要求,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端砚世态不但要给人以审美感,同时还应有强大的震撼力,不要让人文气息缺漏,不要让人文精神远去,而应从砚铭的创作中,更多的反映人们热爱艺术、崇尚艺术的追求,体现出一种“和谐一体”的艺术意味,这是我们要坚持的艺术创作理念,也是建设和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