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双刀雕刻技法以及水云龙品牌

2019年10月10日 21:18




949205ddf6bedda01dc59bcbe21c7d3abc1a8d3f.jpg



梁焕明

祖传的“阴阳双刀”,就是一刀直一刀斜,使浅线浮雕图案给人玲珑浮凸的感觉。运用得精妙,能使雕刻出来的线条细如发丝,却具有强烈的凹凸感觉。摸起来平滑,看起来立体,呈现出精微而又显著的艺术效果,也能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端砚珍贵的石材。双刀担负的功能不一样,垂直下去的一刀称为阳刀,是线条定位与定性的关键,斜侧一刀是辅刀,这一刀去石,是对前一刀有力的补充。“阴阳双刀” 的主刀与辅刀互为衬照,相辅相成,线条的无穷变化,完全靠双刀的互补来完成。阳刀起锋,阴刀去石,阴刀使用的力度往往比阳刀大。

比如,一条龙的身上的鳞片,大大小小,为数众多。该在什么地方大,什么地方小,什么地方舒展平和,什么地方密集紧凑,雕刻时都必须在心中有个整体的形象。成语说画竹子要做到事先“胸有成竹”,雕刻龙就要做到事先“胸有成龙”。而且,雕龙比画竹还要有难度,因为竹子是静态的,而龙是动态的。要想象出飞腾游动的龙身上鳞片的不同状态,这就要在心中细细地去体会设想。存之于心,现之于手,心手相应。所以,对于这大大小小的一个个鳞片,从下刀到起刀这一瞬间的功夫,力度就要有几种变化,落刀有锋,起刀出锋,中间着力,手起刀落,一气呵成,不再重复补刀。这样,一个个鳞片才能栩栩如生的浮现出来,这是绝对不能糊弄人的。坐到工作台前,就必须把气、力、神都调动起来,凝聚起来,不受任何干扰,心平、气聚、力到位,手听从的完全是心的指挥,这就是我对“阴阴双刀”的领悟,也是我对先辈梁耀南学习太极拳和八卦掌的理解。

“气”, 就是在动刀之前先做深呼吸,把气沉落到丹田,这就如太极气功中的入定状态; “力” ,就是手腕内敛之力,与一般的蛮力是不一样的,要求使用的力度与刻刀推进的“度” 高度一致,互相配合运行。在阴力与阳力的交替作用下,轻重快慢交替变化,刚柔相济,变化无穷而又恰如其分,过冲则难以收束,过缓则柔弱无力,过轻则飘浮不畅,过重则损伤立面,这是“阴阳双刀” 认真讲究的; “神” ,说起来 真是有点神,似乎是故弄玄虚,实质上气与力都得助于神,凝神才能聚气,凝神方好运力,排除一切杂念,让神归于心,心归于手,雕刻出来的线条才能流畅自然,也才能使作品赋有神韵。

我的先辈从太极八卦中悟出了其中道理,创造了“阴阳双刀”的技艺,以在雕砚界中独树一帜,我也才能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把“阴阳双刀” 的技艺继承下来。这一摸索就是三四十年,几乎耗去我整个青壮年黄金时代的心血。在长期的摸索实践中,在承袭先辈制砚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还揉合进了时代文化的元素,对“阴阳双刀” 技艺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增添了新的内涵,使它更为实用和完美。我在传承先辈“阴阳双刀”的基础上,产生了水、云、龙三位一体的砚雕创作理念。

——水。水为生命之源,也是智慧的象征。孔夫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为山巍然屹立,水变化无穷。水无定势,富有表现力,是各阶层人士所喜爱的,虽然爱的角度不同,有人爱的是“上善若水”的深刻哲理,有人爱的是“水主财运”的通俗比喻,雅俗有别,但又都集中在一点上,那就是爱它的无穷生命力。水有涟漪一样的平缓,也有波涛汹涌的激昂,还有那莫测而又使人惊悚的漩涡……我抓住水的主要持点,运用阴阳双刀的技法,加入自已运刀的方式,用细线浅雕来体现水的不同态势。我表现“河水清且涟漪”,一道道细小如发丝的波纹,蜿蜒起伏而互相平行,有人以为是依靠了什么精密工具来起稿的,其实这全靠手腕内敛之力的运刀,仔细便能看出刀法的柔中带刚,刚中见柔的变化。表现激流中的漩涡,我也是运用了“阴阳双刀” 的技艺,一圈一圈的细线上大下小,上疏下密,就给人以急剧下漩的动势,看起来似乎漩涡图案是深凹下去的,可是用手去触摸却是在同一平面上,只是技法的运用让人产生了视觉上的差异而已。刻画排空巨浪也同样是这个道理,那高高卷起,一波接一波的拍岸排浪,仿佛有前有后,有高有低,其实也都是在同一平面用缕缕细线刻画出来的。

——云。祥云缭绕也寓意吉祥,其状态也是千变万化的,和水一样,也可以说是云无定态。梁氏砚雕技艺的表现手法,是运用方口刀刻出轮廓,再用圆口刀等工具雕刻出梅花瓣一样的浮云,将无定态的浮云图案化。我抓住这一特点,加上自己刀法的出新与变化,强调了“塔香”形状,雕刻出的每一朵云都好象塔香(也可称为宝塔状)一样,层层叠叠,缭缭绕绕,更有立体感。几朵品字形、塔香状的云朵相互烘托,就让人感觉到云卷云舒的飘逸潇洒。布局的不同,云状的区别,还会给人流云舒荡,气势磅礴,深邃雄奇的各种不同的感受。

——龙。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完美的艺术创造,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据说中国门类纷繁的传统艺术都描绘过龙,炎黄子孙是没有人不喜欢中国龙的。俗话说“龙从云,虎从风”,龙能兴云播雨,与水和云有相生相兴的关系。我们梁氏家传技艺也擅长于刻凤雕龙。在雕刻龙的时候,使用大小方刀、大小圆刀,以阴阳之力交替,雕刻的龙立体感很强。我传承了这一技艺,加上活用变通,不拘成法,每一片鳞甲都用双刀技法一次完成,增加了龙体的质感。直刀定型,斜刀去石,落刀见锋,起刀出锋,使每一个大小鳞片都如耸起的铠甲。我以清朝康乾盛世时的瑞龙图案为蓝本,特别注重对细部的运刀,刻出的龙须好象被喷出的鼻息所掀动,增强了龙的动势。我雕刻的龙,力求表现它王道的正气而不是霸道的蛮横,威风而不凶悍,勇猛而不怙恶。有的是潜龙在渊,潜其形而蓄势奋腾,借以比喻人的立志奋发;有的是腾跃九霄,驱云雾而挥洒甘霖,借以比喻施行仁政福佑百姓。总之,在雕刻“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万千变化中,寄托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愿望和追求,让人在观赏的时候能引起普遍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