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中的民俗题材

2019年04月08日 15:42

端砚出产于古端州地区,也即今天的肇庆市,迄今已有1000 多年的历史, 虽然端砚曾经很出名, 被列为朝廷贡品, 并且为文人墨客所推崇, 但它毕竟是乡土的东西,从端石的开采、加工到销售,都是乡下老百姓在做。正因为端砚是一种乡土的特产,许多从事端砚雕刻的艺人,都喜欢刻画民俗类题材.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端砚从业者, 几十年的从艺经历中, 我一直都很热爱那些民间百姓喜闻乐见的民俗题材,因为它贴近我们的生活, 寄托着人民百姓的美好愿望。 所以, 我的许多作品都从传统的民俗题材 那里吸取营养, 也得到了许多端砚爱好者的赞同,许多端砚爱好者就是看到我的端砚中带有浓浓的民间艺术特色,才购买收藏的。民间工艺中的吉祥类题材,是中国文化中传衍不绝的诗篇,例如,逢年过节,人们总是忘不了在门口上贴上一个福字, 结婚娶亲的时候, 肯定要贴上一个喜字, 或者悬挂中国结.过生日时要用面粉做寿桃。庙会的时候,叫卖各种泥人、糖人、玩具。大门两边要放上石狮子,有的是石狗,目的是驱邪,大门上要画门神,大梁上要画八卦,对着巷子的地方要用块石头刻着“石敢当” 正是伴随着各种民间习俗和宗教活动,民间工艺才得到繁荣和发展。端砚虽然贵为文房四宝之一, 向来为文人墨客所推崇, 按道理, 文人墨客喜欢雅的题材, 不喜欢俗的题材,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确实,有些文人墨客比较讲究高雅,对俚俗的题材认为难登大雅之堂。但是,更多的人还是喜欢雅俗共赏,特别是喜欢有生活气息、有趣味性的题材.白居易的诗就很浅白,据说他每写完一首诗,都念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听, 看看她们是否听得懂, 但这并不影响其艺术成就。国画大师齐白石就喜欢画鱼虾等小品,充满生活情趣。随着文字书写的普及,许多人都使用到砚台,包括端砚, 他们当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达官贵人, 或者高高在上的文人,大多数还是生活在普通人的世界,像教书先生、 账房先生等等, 他们可能更喜欢俚俗的东西。

端砚民俗题材,与其他工艺没有什么不同,大体脱离不了几个方面, 如追求多子多福的, 有的是以莲蓬来象征,兼有喜事连连,蓬荜生辉等寓意,如果加上鱼,就寓意年年有余了。有的是以石榴来象征,因为石榴多籽(),南方地区也有以龙眼、荔枝来象征。如追求长寿的,比较家喻户晓的当然是仙桃,来源于蟠桃庆寿这个故事, 吃了仙桃就可以长生不老。 另外也常常以松树作象征, 因为大家都知道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这句话。也有以动物象征的,如龟、鹤、鹿等,传说龟可以活上千年, 至于仙鹤, 古书中有 “鹤千年则变成苍, 又两千岁则变黑” 的传说, 所以通常说长寿者为“鹤发童颜”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是追求财富的,则有更多的象征了,如铜钱、金元宝之类,象征富贵的动物有貔貅,貔貅吃的是金银珠宝, 而且只能进不能出,所以民间把它当作招财的神兽。在植物中,牡丹被视为富贵花,所以无论是端砚或是其它工艺, 都有“花开富贵” 的题目。 白菜也是富贵的象征之一,菜谐音财, 特别是在粤语中, 菜与财是同音,白菜就是“发财”。如果是追求做官的,也有许多象征,如钟、鼎、爵等器物的造型,这些在古代属于礼器,一般都是达官贵人才能使用的。龙、凤、蟒、麒麟等动物也可以代表官贵, 因为这些动物原来就绣在官服上,代表官阶。另外,也有采用谐音的方法,如一匹马上骑着猴子,就代表“马上封侯”。当然,许多作品都是综合以上几个方的。


除了上面几方面的追求,民间普遍追求的是国泰民安。“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只有社会安定,人民才能够安居乐业,所以,大家都明白,大富大贵可遇不可求,平安才是第一。老百姓去庙里烧香,祈求的第一句话就是平安,然后才是生意兴隆、早生贵子之类、加官进禄之类,这些愿望同样成为端砚的题材,如“岁岁平安”、“年年有余” 等等.

笔者也创作过不少民俗题材的端砚作品,现就自己创作的几件作品谈一点体会,求教于业内的前辈行家:

 

<松鹤延年》砚,这方砚的砚材是一块长24公分,18公分,2.3公分的坑子岩端石,形状近于梯形,上面有眼、 冻、 火捺等石品。 我把砚材的中间, 也即石质比较纯净的位置作为砚堂, 采用浅雕的形式, 这样就表明,这是一个砚台, 具有实用的研墨功能。 在砚台的右边, 我雕刻了一棵高耸入云的松树, 取的是迎客松的造形。 松树是中国画中常见的一种植物,多用于点缀山水。刻画松树有许多讲究,古人说松树多节,皮粗如龙鳞,叶细如鬃,对枝干、 树皮、 树叶都有许多讲究。 松树由于是常绿植物、耐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多要的地位,通常被儒家用于比喻君子的品格。 孔子说: 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唐代诗人李白写道: “太华生长松, 亭亭凌霜雪.天与百尺高, 岂为微飙折。” 对松树的品格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在民间文化中,松树主要是长寿的象征,由于松树本身的生命周期比较长, 所以古人认为它可以万古长青,道教更是传说服食松树的根、叶可以长生不老。


在松树之上, 我雕刻了五只形态各异的仙鹤, 它们有的展翅高飞, 有的站立远眺, 有的引颈高歌, 整个画面生动活跃。关于仙鹤,正如我们前面提到的那样,也是长寿的象征,古代有许多人的名字叫鹤寿、鹤龄之类。<诗经·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鹤被当作神鸟来崇拜, 道教将鹤与龟两种动物当作长寿的象征, 葛洪说“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意思是学习龟鹤的生存方式,可以延年益寿,骑鹤升天,是修炼成仙的最后结果。所以无论是皇室宫殿,还是佛寺、道观,都喜欢陈设着仙鹤的雕塑。在绘画中、《松鹤图》、《瑞鹤图》更是常见的题材, 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鱼化龙》砚, 这方砚的砚材是一块23公分长、18公分宽、6公分厚的斧柯冻, 我将有冻的地方作砚堂,刚好它呈波浪纹向外扩散, 在外围雕刻了波涛汹涌的江水。 左侧为两条鲤鱼, 右侧为一条龙。 题材来自民间传说的“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根据古书记载,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山西省河津市禹门口), 就会变化成龙。 从生活经验来说, 鲤鱼、 鲫鱼都喜欢跳隙, 也就是在水流有落差的地方往上跳,可能是为了产卵。如果成群的鲤鱼往上跳,场面就非常壮观, 引起各种联想, 久之成为传说。 从鱼到龙, 相当于山鸡变凤凰, 在古代, 只有穷秀才考中状元才可以与此相比。鲤跃龙门代表着时来运转,从此青云直上. 通常所说的“望子成龙” 也是从这个故事演变出来的.所以,<鱼化龙>寓意人生的一次飞跃,命运的重大改变,从此土枪换炮,单车换奔驰。


<欢天喜地>,这是一方长21公分,15公分,2.2公分的老坑, 该砚有鱼脑冻、 金银线等石品, 我以三个童子放鞭炮的场面来烘托欢天喜地的情景. 民间有句俗语,“小孩放炮,又惊又好”,也就是说,小孩子特别喜欢放鞭炮,但又有点怕。所以,三个童子中,有一个胆大的手持竹杆放炮,另一个告诉第三个,炮点着了,第三个吓得赶紧掩住耳朵。整个画面生动地再现了乡村小孩在节日里燃放鞭炮庆祝的情景。 放鞭炮是民间的一个传统,大小节日、 喜事、 祭拜祖先、 店铺开张, 都要放鞭炮庆祝。 放鞭炮的风俗自两千年前就有, 那时叫爆竹, 也就是通过燃烧竹子产生辟里拍拉的声音。 之后中国道士在炼丹的过程发明了火药,被用来做鞭炮。一开始,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邪,因为放鞭炮过程类似雷电闪鸣,民间认为可以惊走山魈怪兽。宋代诗人王安石就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诗句, 写的就是春节时候, 家家户户欢庆新的一年到来的情景。所以,用放鞭炮来表达节庆中欢乐气氛是非常贴切的。

以上是我个人在创作民俗题材端砚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要想做好民俗题材的创作, 首先免不了向历代前辈艺人学习, 借鉴经验; 其次是深入生活, 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去观察、 体会; 最后是多学习历史文化知识, 了解各种民俗活动的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