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身的创作体会谈端砚创新
2020年08月03日 12:24
从自身的创作体会谈端砚创新
罗建泉
关于端砚创作需要创新的问题,是近来端砚行业和砚文化学者们都很热衷的话题。纵观端砚从古至今的发展史,其实都处在一个不断的创新过程中。比如,唐代的端砚主要是箕形砚,到了宋代则演变为抄手砚,再由抄手砚演变为“四直砚”。所谓“四直砚”,即是长方形砚,由于四个侧面落地,又称为“四直垂裙砚”。这个变化的重要意义在于,箕形砚的侧面比较狭窄,而抄手砚尤其是长方形砚的侧面则变得比较宽阔,砚背也平整而端方。这就为在砚台上增添装饰图案留下了空间。历来有“唐砚无装饰”之说,究其原因,就是箕形砚的形制没有适合于雕刻装饰图案的空间。所以,从箕形砚发展为长方形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因为有了这个变化之后,装饰图案也就应运而生。砚台的形制也不断地多样化,根据南宋时期的《端溪砚谱》记载,在北宋后期,除了长方形之外,还有正方形、圆形、椭圆形、天然形,以及各种各样模仿植物和器物形状的式样,如荷叶形、葫芦形、瓜形、琴形、圭形等等,可谓形态具备了。此后的创新变化就主要是在图案题材方面,从古代经典著作、唐诗宋词中寻找题材来设计图案,使得砚台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耐人品味。
对于古代来说,砚台的功能以实用为主,所以图案一般安排在侧面或砚背,只有少数图案在砚面。对于现代来说,砚台的功能变成以欣赏为主。在形制上主要是随形砚居多,而且体型也比古代要大得多,所以图案绝大多数都安排在砚面,以便欣赏。在题材内容上,则进一步扩大了范围,除了以前曾经有过的经典著作、唐诗宋词之外,还出现了古代神话、四大名著方面的题材,如“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三顾茅庐”、“大观园”等等,正是琳琅满目、多姿多彩。这样的变化反映了一代代端砚艺人的创新进取精神,这是一个非常优良的传统。写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创新既然是一个长期以来的传统,那么我们呼吁创新是不是无的放矢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古人虽然也在实践中创新,但是他们并没有进行理论的总结。也就是说,他们的创新是在一种自发的状态下进行的,而不是一种在理论指导下的自觉意识。同时,我们现在也看到,市场上模仿抄袭、题材雷同的砚台比比皆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大家呼吁创新,提升砚作的文化内涵是非常必要的。另外,我也认为,不仅在理论上要呼吁创新,更重要的是还要落实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来丰富端砚创新的理论认识。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创作中作了一些探索,在此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从唐宋诗词中吸取题材来创作端砚。
本文上面已经谈到,前辈端砚艺人已有从唐宋诗词中吸取题材来创作端砚的做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子。因为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很高的艺术品位。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忧国忧民情怀、深切纯真的爱情、真挚诚恳的友谊等等,长期以来深深地感动着无数读者。将这些内容与端砚艺术结合起来,对于提升端砚文化品位无疑具有很大的作用。虽然前人在此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涉及,但是唐宋诗词是一座浩瀚的艺术宝库,前人所采用的可谓是九牛一毛而已,还有很多作品没人采用过,题材空间非常广阔。再说,即便是前人采用过的,但是每个人对作品都有自己理解的角度,也可以创作出别具新意的砚作来。我在这方面作了一定的尝试。
例如,李白的《花间独酌》中“举杯邀明月”是众所周知的名句,前人采用来设计砚台图案,大多体现李白的孤独和感伤。我却把重点放在体现李白的率真性格和浪漫精神上。我利用砚面左上角的一个金钱火捺斑纹比喻明月,利用砚堂中的马尾火捺比喻为一道道清风,砚堂右下角刻画李白仰首高举酒杯邀月共饮,清风将李白的衣袍吹拂得飘扬而起,使其形象显得飘逸潇洒。这件作品被认为是抓住了李白最突出的性格特征,很受赞赏。
又如,宋代林和靖《山园小梅》诗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咏梅诗最著名的句子,前人采用此诗句意设计砚台图案,大多只是刻画梅花横斜的姿影,我却完整地刻画了林和靖赏梅的完整图案。圆形砚池比喻明月,又利用周围的火捺纹刻画为流云,衬托着明月。砚堂左侧,利用翡翠纹刻画一株老梅正在开花,林和靖身着布袍,扶着拐杖,正在树下赏花。他的身边跟随着一只温驯的丹顶鹤。图案力求表现林和靖淡泊宁静、高雅脱俗的隐士情怀。
再如,我创作的“草原送别砚”取材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这件砚石上有一块黄冻斑和一丝丝翡翠纹,我利用黄冻斑刻画为一匹骏马,翡翠纹刻画为满地的野草,再刻画一个文士牵着骏马回头向友人告别的情景,以此表现朋友间依依惜别的真情。
除了上述三件砚作之外,我还有取材于王维《竹里馆》的“月下抚琴砚”,取材于杜甫《月夜忆舍弟》的“月是故乡明砚”,取材于苏轼《念奴娇》的“赤壁怀古砚”,取材于李清照《一剪梅》的“独上兰舟砚”、《如梦令》的“藕花深处砚”等等,均深受收藏家们喜爱,十分畅销。限于篇幅,在此不能一一具体介绍。
总之,从唐宋诗词中吸取题材来创作端砚,使我觉得创作的道路非常广阔。那些千百年传诵不衰的名篇秀句,情感动人,意境优美,为人熟知。这就使得创作出来的端砚作品很容易被人读懂,引起共鸣,对于增强端砚的艺术感染力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我从中已经尝到了甜头,决心在这条创作道路上继续努力,自己计划要创作出一系列的“唐诗宋词砚”。当然,这也要求自己必须先去认真学习唐诗宋词,这既是寻找创作题材的需要,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二、以现代生活题材来创作端砚。
在现实生活中认真观察体验,捕捉生活中的亮点,作为题材来进行端砚创作,是我又一方面的探索。客观地说,端砚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文化产品,已经形成了自身固有的一些艺术表现程式,比如装饰图纹方面的回纹、云纹、水浪纹、缠枝纹等,题材方面则有传统吉祥图案,如龙凤、福寿、山水等。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何况就具体作品而言,这些传统图案在利用石品花纹因材施艺时,也不时反映出端砚艺人独具匠心之处,令人觉得颇有创意,给人以新颖之感。但是就端砚的整体创作而言,毋庸讳言,现代生活的题材很少,这又是令人感到不无遗憾的。能不能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像用端砚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让我们的端砚在继承古雅风格的同时,也呈现出一番与时俱进的新鲜面貌来呢?从“艺术源于生活”这条根本的理论角度来说,是完全成立的。我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在此略作陈述如下。
1、“和谐亚运砚”的创作。
2010年初,我获悉第16届亚运会将于本年11月在广州举办,就萌发了将端砚艺术与这次体育盛会相结合的想法。经过与亚运会组委会多次商讨,我设计了一个方案:砚式为长方形,规格为长20.10cm,宽16cm,比喻2010年第16届亚洲运动会。中心砚堂为圆形,寓意为预祝亚运会圆满成功。这个方圆结合的形式,既是出于追求变化对比的美感考虑,又根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观念,暗含天地合一之意。砚堂上方的砚池右上角,是第16届亚运会会徽。会徽设计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象征着亚运会熊熊燃烧的圣火。砚池当中,是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乐羊羊”。它由五只运动时尚的小羊组成,分别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和“乐羊羊”,合起来就是“祥和如意乐洋洋”。五羊是广州最为知名的标志,这个吉祥物表达了广州亚运会将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围绕砚池的边缘上,是16个运动项目的示意造型。砚堂两侧,是16朵盛开和含苞欲放的红棉花,红棉是广州的市花。左下角一颗篆书印章“中国端砚”,位置安排很妥帖,具有我国传统书画的风格韵味。下端正中是“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八个字,这是本届亚运会的办会理念。整个砚台的形制和装饰图案,既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又充满现代体育运动的时尚精神,显得端庄大方而又有着灵巧变化的动感。这个设计方案得到亚运会组委会赞同,并被特许授权为独家生产的贵宾礼品砚。砚台推出后,好评如潮,非常受欢迎,许多人专程前来购买收藏。
2、“岭南绿道系列砚”(六件套)的创作。
“岭南绿道系列砚”是我父亲罗海带领着我共同创作的。绿道建设是一项惠民工程,给老百姓提供了旅游、散步、休闲的新方式。2010年1月,广东省委制订了在珠三角建设6条绿道的纲要,当年在肇庆市便率先见成效。我爸和我漫步在绿道上,领略这项惠民工程带来的幸福享受之时,心中涌起一阵难以抑制的创作冲动,认为应该用端砚的艺术表达形式,来反映这新的生活亮点。于是我们对整个绿道的建设情况作了考察,多次亲临实地,仔细观察,深入体验,积累感受,反复提炼创作题材,修订设计构图,然后进入实际创作。这套系列砚由6方砚台组成,分别是:1、环星湖绿道砚;2、七星洞天砚;3、仙女湖情思砚;4、鼎湖幽胜砚;5、贞山禅境砚;6、砚都连羊城砚。均选用优质宋坑砚石制作,尺寸为20×16×3厘米。这6方砚是一个整体构思,其中前4方刻画的景点都在省立绿道1号线上。由于七星岩星湖风景区是1号绿道的起点,其本身作为著名的国家级旅游胜地,内涵十分丰富,所以用了3方砚台来从不同角度给予展现。第1方“环星湖绿道砚” 是从空中俯瞰的视角,比较全面地展现环绕星湖风景区的绿道。第2方“七星洞天砚”,是从七星岩石室洞的角度向外观望环绕星湖的绿道。第3方“仙女湖情思砚”,表现的是环星湖绿道的东段仙女湖一带的景色,作品以该地的仙女塑像和飞禽云集的特色,来反映人们关爱和保护自然的情怀。第4方“鼎湖幽胜砚”,刻画鼎湖名山的宝鼎园、飞水潭、淙淙流淌的山涧、曲折蜿蜒的登山幽径。第5方“贞山禅境砚”,四会市境内的贞山风景区是省立6号绿道的起点。唐朝时期,禅宗六祖慧能隐居于此,砚台即以贞山秀丽的风景和六祖文化为题材。第6方“砚都连羊城砚”,羊城广州是珠三角绿道网的枢纽,中国砚都肇庆是绿道线上的一颗亮丽明珠,此砚以肇庆星湖七星岩风景和广州五羊雕塑和市花红棉为题材,表达肇庆和广州的紧密联系。整套砚台既注重刻画优美的景点,也突出了人们在绿道上漫步或骑车旅行的现实生活情景。由于贴近现实生活,当这套系列砚推出时,果然普遍引起人们的共鸣,深受赞赏。中国工艺珍宝馆也将这套作品作为反映当代生活的极富新意的佳作予以收藏。
除了上述两个作品外,我还创作了“农村新貌砚”、其中刻画了在山乡田园出现的新式楼房和电视接收器等,表现现代农村的生活情景;“遨游太空砚”刻画了神舟六号发射升空的景象,“海洋卫士砚”刻画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巡游辽阔海洋的情景,抒发对祖国日益强大的自豪感。在这些现代生活题材的作品中,也注意采用传统的表达技法,如用祥云纹、水浪纹为衬托等,使之看起来既有现代生活感,也有传统的砚味。
最后,我还要谈谈我的一件引起争议的作品,这件作品是“超人斗怪兽砚”,装饰图案取材于日本科幻电视剧《奥特曼》。砚台中下部位开辟圆形砚堂。砚堂上面有一条横向的翡翠纹,我将它设计为奥特战士的武器,砚堂右侧是一位战士正手持武器向巨大凶恶的怪兽发起攻击,左侧刻画了怪兽被打得嗷嗷直叫的狼狈相。在砚台上半部分则设计了五个椭圆形镜框,镜框中刻画出五个奥特战士的半身像。作为一种尝试,我很想听听人们的反应,所以我特意携带此砚参加了2008年中国(深圳)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果然不出所料,这件作品引起了人们激烈的争论。一些人认为,这是一个颇有创新意识的作品,给与了充分的肯定。而另一些人却认为,这幅图案完全没有传统的砚味,因而持否定的态度。评委中的意见以肯定为主,所以此砚获得了“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我当然十分感谢评委的肯定,但对于获奖与否,我认为并不重要。我的看法是,艺术创作是需要有人大胆尝试的,成功了,就继续发扬下去;失败了,也是积累一定的经验教训。正如本文一开头就说到的,端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个不断进行创新尝试的历史。当前辈端砚艺人最初把装饰图案设计在砚面上时,不也被认为是有违于砚台的实用性要求的吗?乾隆年间杰出的制砚名家顾二娘的作品,突破了她家砚作的古朴风格,增添了华美的格调,当时不也有人不以为然吗?但是,没有这些前辈的大胆创新尝试,就没有今天端砚多姿多彩的繁荣风貌。再说,人们对端砚的欣赏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人喜欢简朴古雅,有的人喜欢华丽新颖,端砚的创作难道不应该多样化以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吗?写到这里,我有必要交代一下创作这方“超人斗怪兽砚”的来由。这是一个小朋友向我提出来的,他说他喜欢端砚,也喜欢《奥特曼》的故事,希望在端砚中能够看到奥特战士的英雄形象。为了满足这个小朋友的愿望,我很认真地观看了《奥特曼》电视剧,仔细揣摩了奥特战士的造型,然后才设计构图,精心雕刻,创作了这件作品。与此同时,我也在思索,这些小朋友长大起来,他们就是端砚的爱好者,他们有自己这一代人的审美趣味,必将对端砚艺术提出自己的诉求。我们难道能够不顾及他们的审美趣味和诉求,一味地认为端砚只能是一成不变的某种风格趣味吗?当然,我并不是说我的这次尝试就一定是代表了下一代人的审美趣味,但可以肯定的是,不能忽视在时代的前进中端砚欣赏者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创新尝试是必须的。就正如必须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然后大家才知道螃蟹能不能吃,才会进而发展为怎样吃才好吃。这就是十分简单明白的道理。
以上是我结合自己的创作对端砚创新的一些体会。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